“可爱的上海老人”

发布时间:2004-08-27

“可爱的上海老人”

——上海“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风采录

本报记者 谈燕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今年6月迎来了上海“银龄行动”赴疆志愿者中的9位医疗老专家。短短两个多月里,老专家们在博州的3所医院义务奉献,用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赢得少数民族人民的赞誉,被称为“可爱的上海老人”。

“我明年还会报名”

赵礼云,原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的队员,时隔29年后,又作出远赴新疆的决定。瞒着家人,他偷偷报名,直至接到体检通知,才把参加“银龄行动”的事告诉家人。“你都是67岁了,能这么折腾吗?”家人的担心,没有阻止他的行程。

到达博州,赵礼云在精河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内科急危病人多,他总是随叫随到。7月20日上午,一名心肌梗塞的哈族患者送进医院,赵医生立即投入抢救,一小时、两小时,直到六小时,病人的病情控制了,赵医生才离开病房。托里乡一名病人,肚子疼了两三年,吃药求治不见效。他慕名找到赵医生。赵医生仔细询问病史、查看病情,发觉胃小弯处有溃疡。对症下药,患者很快恢复健康。

赵医生感到,比起治疗,宣传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更重要。为此,他带了很多上海医院(保健站)的健康教育处方,在看病的同时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需要,我明年还会报名。”头发花白的赵医生如是说。

“病人的事不容耽误!”

孟志坤医生赴疆后,在博州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8月8日晚11点,准备休息的孟志坤医生突然听到阵阵救护车的警笛声。就在此时,宿舍的电话铃响起。“发生特大车祸,请赶来支援。”二话不说,孟医生直奔放射科。走廊里都是伤员,孟医生立即为20多位伤员做透视,写好透视报告。紧接着,他又加入到为伤员处理伤口的队伍中。回到宿舍,已是凌晨三点。“病人的事不容耽误!这是医生的天职。”孟医生道。

孟医生平日不善言表,但向新疆同行传授业务知识时却侃侃而谈,不厌其烦地指导。一位病人在做胃镜时被诊断出胃溃疡。可放射科的一位医生却找不到病灶。孟医生指点给病人吃点产气粉,让原来粘起的胃涨开来,果然,这一小小点拨让那医生掌握技巧。

“做了多年医生,如今退休了,总想着不能让技术浪费!”这是孟医生的愿望。

“你救了我们母子,真是太感激了!”回民妇女牛晓艳紧握徐爱珍医生的手,激动不已。

6月10日上午,牛晓艳在丈夫的陪同下,从伊犁赶到博州妇幼保健院找上海专家治病。她怀孕4个月,近日来却无故高烧不退。

作化验、B超检查,再综合分析,徐医生诊断为病毒感染。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徐医生拟定了一个中成药抗病毒的治疗方案。其他医生疑惑不解:高烧39.7℃,不用抗菌素类消炎,只用小剂量抗病毒中成药,行吗?徐医生胸有成竹:“治疗3天,保证孕妇恢复正常,也不会影响胎儿!”三天后,果然如此。

援疆,关键要为当地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留下永久的医疗队。9位医疗老专家将自己的从医经验,编写成讲稿讲义,到各地区普及相关知识,为博州培养医务人才。

(本报新疆8月2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