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这一趟,值!

发布时间:2004-09-27

援疆这一趟,值!

本报记者 张斌

51个援疆干部,分散在足有20个上海那么大的阿克苏境内,相互之间离得远的,越野车得开上一整天。平时大家各忙各的,聚齐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像这次齐整整一个不少的,就更少了。

援疆三年,明年就该回家了,当地人开玩笑:“支边”终于结束。反而是上海人自己,在阿克苏过了三个中秋,在这最后一次中秋茶话会上,竟伤感起来:这样全身心地到一个远离家的地方工作、生活,恐怕一辈子也就这一次了。

主任是个“撒以嘛哄”

记者两天前在阿克苏温宿县第一次遇到县委副书记徐国愚,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家乡来人了,该犒劳犒劳自己的胃了”。四喜烤麸、清蒸鱼、大闸蟹,各种上海本帮菜点了满满一桌,徐国愚有点不好意思:“一个大馕三顿饭”在这里是常事,吃多了就想家乡菜。难怪县委的维语翻译阿布里米提告诉记者,徐书记干脆利落得很,什么事都说一句做一句,配得上维吾尔族人说的“大丈夫”,除了一点不像——“大丈夫”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徐书记呢,一盘老婆带来的甜酱瓜吃得津津有味。

上海男人的小细节,还真让当地人多少有些看不懂。翁春来,阿克苏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乍一看不苟言笑,语速极快,给人感觉不太好接近,可处久了的同事都说他细心周到,是出了名的“新好男人”,有的当地同事甚至笑称,主任在上海一定是个“撒以嘛哄”(怕老婆)。

翁春来倒一点不忌讳,说自己在家的确里里外外一把抓,做饭、洗衣都是好手。“也是没办法”,他告诉记者,妻子身体弱,家里有老人,还有上高中的儿子,样样都要操心。“可也奇怪”,翁春来又说,平时总觉得妻子柔柔弱弱,家里没“顶梁柱”不行,可真出来了,发现她出人意料的坚强。前阵子,妻子还动了一个大手术,打来的电话里却听不到一句“委屈话”。

在阿克苏给记者采访带路的库尔班大叔很认真地对记者说:听说上海男人温柔顾家,我看上海女人更好些,要不他们怎么在阿克苏工作,个个乐呵呵,还一呆就是三年?

40岁男人说“成长”

一趟援疆,得失如何?乌什县副县长李明笑得最开心:各样好事都碰上了。

今年李明的儿子高考,年初开始,夫妻俩就在电话里算了又算:儿子三年高中的成绩一直上上下下没个准,老爸要在家,还能辅导辅导,现在万一闪失可怎么办?闪失还真来了,不是儿子,是老爸。2月的一次例行体检中,查出李明的肺部间隙可能有肿瘤。这下妻子急了,一边是回到上海等待复诊的丈夫,一边是面临高考紧要关头的儿子。那段日子的慌乱,现在回想起来,李明还觉得像部舞台剧,跌宕起伏得不像现实生活。也许真的是好人有好报,李明告诉记者,后来自己患恶性肿瘤的可能彻底排除,儿子也顺利以第一志愿考进大学,“真要计较得失,这一趟也来得值。”

不仅如此,更大的收获还在工作中。阿克苏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高臻说得很实在:一趟援疆,失的是培训机会,是看着女儿日日长大的快乐;得的却是另外两个沉甸甸的字,成熟。

高臻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当地名牌大学毕业,接着又到家门口的大医院工作。和很多上海人一样,经历可谓一帆风顺,但同时,高臻也和更多上海人一样,总觉得丰顺的生活里还少了一点什么。来到新疆,他明白了。他们缺的是一种独当一面的锻炼,一段走走看看增加阅历的经历,一堂了解更多种生存状态的课程。而这一堂人生必修课,在新疆,他们补上了。

“锻炼”、“成长”、“完善”,这些连十七八岁的少年们都不再说的话,突然从一群已经成家立业、年近四十的男人嘴里冒出来,记者不得不被这些久违了的词语重新打动。

“播种和收获从来都是互成因果的”,援疆干部联络组组长金士华说。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有谁说得清,究竟是上海给予了阿克苏,还是阿克苏馈赠了上海呢?(本报阿克苏9月2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