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援疆”执行者 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发布时间:2016-06-20

“上海院长”吴韬带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向南疆医学高地迈进

“理念援疆”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本报首席记者 李晔

这两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在新疆“蹿红”。

9个月升格“三甲”,一战成名;随后,在国际权威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上,该院论文得了6.17分,成为南疆医学界历史上的最高分;紧接着,申报难度不小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二院一口气拿下14项;另外,喀什正在实现大病不出地区。喀什二院的医生们也火了。同样开学术会议,原本自觉默默坐角落的他们,如今被簇拥至前排。

这些巨变,与一位上海男人有关。他叫吴韬,时而暖男风格,经常雷厉风行。他是第八批上海援疆医疗队总领队,上海医疗“组团式援疆”经验的执行者。他带着二院从薄弱“二甲”向内涵精细扎实的南疆医学高地迈进中: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会改变。

上海男人的速度与激情

前年春节刚过,新华医院副院长吴韬匆匆赴喀什,不同以往上海援疆干部多做副手惯例,这回,喀什二院院长和法人代表由他一肩挑,首项任务是“创三”:争创三级甲等医院。

此前调研情况不乐观:“软硬件水平非常堪忧,医技人员非常短缺,职工状态非常涣散”。可掐指一算,除了2014年可评审,此后2年只有复评。这意味着“创三”本年内志在必得,否则耽误3年。

但医院上下,一边观望“白面书生吴院长能干出啥名堂”,一边仍慢条斯理。吴韬每周开院务会,紧盯综合病房大楼进度,连续3周“蜗速”后,他决心“摊牌”:“刻不容缓,若仍不能遵守节点,我请另一位副院长监督进度。”会议一结束,当事人拂袖离场。旁人一阵议论,一把手难道真要干实事?

大楼封顶,问题又来。各科主任们抱怨楼层布局种种不合理,院领导则坚持既定规划不能改。僵局误事,吴韬索性召集分歧各方拿着图纸现场办公,问题充分暴露,当场定修改方案。

其它千头万绪齐头并进。医院拆危楼建停车场、行政楼与病房搬迁、职工食堂改建,医院环境整治只用了80天!大楼竣工前,设备购置、科室建设同步进行。新生儿科、肾病科等4科室是新建的,CT等3科室被重组为影像中心。尤其肾病科,简直一步登天:3月预备,9月开科,从无设备、无人手、无专业技术,到一举打破腹膜透析技术瓶颈,诊疗水平引领全疆甚至媲美上海三甲医院!副书记张新苗看呆了:上海男人的速度与激情,不服不行!

前所未有的快节奏。跟着吴韬,大伙一改夏季午睡习惯,有人晚上睡办公室,总务科长马利累得靠抽烟提神坐地督战。评审前的国庆长假,大家集体要求“十一不休,听候安排”。2014年底,当评审团给喀什二院打出当年自治区6家“创三”医院中最高分时,吴韬和职工们一起,眼中迸出了泪花。

但“创三”只是上坡,上坡后切不能减速。二院又相继开出痛风、胸痛等50余专病门诊,大量填补南疆乃至全疆空白。还有电子病历、容灾机房、南疆首个医院微信公众号、患者APP、远程会诊等“智慧”医院建设。短短2年,二院信息化水平迅速看齐甚至超过发达地区医院。吴韬太明白了,越是地广人稀欠发达地区,信息化越要抓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南疆各族百姓,让他们少走几十里、几百里就医路,节约看病成本,为救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可他却没能救下父亲的命。因埋首医院建设,整个2014年,他只回家2次。第1次,安排父亲脑溢血住院,但当他急着赶回喀什时,父亲已在重症病房;第2次,父亲出殡,就此永别。因此,当人们惊叹吴韬何以在如此短时间内造就如此多成就时,“化悲痛为力量”恐怕是他最合理的解释。

坚持培养卫生管理人才

吴韬不会躺在“创三”功劳簿上。他知道,理念援疆的意义远大过“创三”。

刚来喀什时,当地就找吴韬商量把床位从800张扩至1000张。“三甲”气派嘛!但吴韬坚持,床位不重要,关键看医院运行质量和服务效率。管理才能出效益。

吴韬深悟管理之重要,在第八批17名上海援疆医生之外,他坚持向上海要求新增6名卫生管理人才,以帮助喀什二院培养管理苗子。譬如唐献江,起初对管理毫无兴趣,升任二院副院长后,他在原神经外科多呆了8个月。吴韬却认定他能管理,三番五次谈心:“我来也就3年,3年后还得靠你们。”吴韬细腻,叫人从上海快递来大量医院管理书,自己看后,折角划线,再交给唐献江。在吴韬指导下,唐献江先后分管医疗、后勤、信息化和财务,而今已是满嘴一站式服务、预算管理、绩效改革等新名词,俨然管理达人。

不止唐献江,原骨科主任阿不都外力,因既有临床经验,又同兄弟科室关系融洽,在吴韬鼓励下到新成立的门诊办当主任。他新设便民服务中心,启动投诉、预约挂号,享受“跨界”的成就感。

为进一步启发全院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理念转变,吴院长开始拍胸脯:“大家有想法,尽管跟我提。”于是大伙争相验证此话的可信度——

心胸外科想建监护室,吴韬觉得极必要,资金虽紧张,仍拨了款;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提出医疗人手紧张,吴韬绝不敷衍,促成了心内科5个亚专业组各派骨干去重症监护室流转半年的规定;心血管内科血管介入亚学科带头人吾买尔江向往国际学科前沿技术,吴韬全力支持,送他到意大利米兰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学习了3个月,成为全院首位出国进修的专家;在吴韬极力推荐下,瓦哈普副院长和影像中心副主任姚春慧开南疆先河,分别参加了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和欧洲放射年会,且都进行了会议交流。

上海六院内分泌科医生周健现挂职喀什二院内分泌科主任,他告诉记者,吴院长反复强调“理念援疆”,因为上海医生来喀什,病看不完,刀开不完,关键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55岁的内分泌科副主任努力曼正打退休报告,吴韬极力挽留:“内分泌科断代严重,老专家请无论如何再坚持几年,好把人才梯队带出来”。努力曼“受宠若惊”:“万没想到,老医生居然被上海人当宝!”

相信努力和改变的力量

医院还是800张床位,面积没大,人也没多。但2015年与2012年相比,门急诊量增长114%,手术量增长119%,平均住院日从11.6天下降到9.5天。

瓦哈普副院长难忘10年前,有家属愿花5万元,请乌鲁木齐专家飞来二院抢救心梗病人。但飞机延误,病人过世。而今,二院医生在吴韬及援疆医疗团队帮助下,去年光独立操作的介入支架手术就达1500台。两年半以来,全院开展新项目200余项,如早产儿视网膜检查等,那些本可治愈的疾病和本应避免的悲剧,不会再耽误在当地医生的闻所未闻或束手无策上。

医院还是这医院,但医生们精神抖擞了。四十岁出头的吾买尔江“老大不小”,但他还是跟科室其它7位小年轻们一起,考取了复旦大学研究生。事实上,全院考取复旦临床、护理、医技、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已达51名,这几乎与整个南疆的医学研究生数量相当。自去年始,二院开设双休日门诊,这在过去简直匪夷所思。然而随着社会声誉提高和求诊量激增,医生们必须适应加班新常态,“况且吴院长推动设计的绩效改革,倾向多劳多得,咱加班有动力!”妇产科主任海热姑丽说。

医院还是这医院,但吴韬不再有初来时的失望。2014年刚到医院,他发现妇女同志一到傍晚就赶回家烧饭看娃。然而不久前,已晚上9时,他在电梯里遇见一群刚下手术台的医生护士,正热烈讨论着手术难度,为又解决了一个疑难杂症而兴奋不已,2名护士还要给加班医生买夜宵……

当记者问二院的医生们,不到3年,何以巨变时?努力曼的回答是:“人人潜能巨大,缺的是激发者。”

激发者吴韬,今年在中层干部学习班上给大家讲“喀什二院离世界一流医学院校有多远”,愿景宏大,却并非好高骛远。还是那句话,他相信努力和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