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业经”援疆“加速器”

发布时间:2014-08-15

上海“创业经”援疆“加速器”  

两地科技合作基地在孵企业八十四家,创造就业岗位一千三百多个

本报讯  (记者张懿)新疆最大的订票网站、最清晰的大屏智能显示技术、最活跃的电子商务平台……这批项目无不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在孵企业。记者昨天获悉,通过持续将“创业经”送往西部,上海援疆在当地已留下了一批极具活力的中小企业。

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是国内首个东西部合作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由上海市科委、自治区科技厅、乌鲁木齐市政府共同倡导设立,今年正好走过10年。目前,基地拥有在孵企业84家,包括16家大学生企业,共为1300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目前,基地内企业申请专利超过100项,软件著作权20多项,年营收总计超过1.6亿元。此外,先后从这里“毕业”了近60家企业。

“91票务网”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家。去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是目前乌鲁木齐市民观看文艺演出的首选网上订票平台。很多人也许没想到,这个创办才2年的互联网公司,启动资金不过3万元,完全是一家大学生企业。这样稚嫩的项目,如何为其打造一座合适的“温室”?“创业援疆”首先就着眼于将上海的创业支撑体系送到新疆。“合作基地”针对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已形成了完整的扶持链条,提供不同的创业环境,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再到“加速器”。

对当地的大学生企业来说,只要通过了园区的筛选,就能得到3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以及其他一系列“零成本”创业待遇。而那些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则会在市场、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支持。实际上,结合上海经验,除了在协调政府、完善政策方面努力,“合作基地”更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去年,“合作基地”为在孵企业成功争取到“四户联保”无抵押贷款,首批放贷1850万元,这也是建设银行在新疆首次推出此类业务。拿到“救命钱”的智能显示企业“微迅创展”,迅速把年销售额做到了2000万元,而该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董事长此前一度为资金瓶颈几夜不睡。

比起硬件和政策环境,专业的创业辅导对创业者也有巨大的意义。目前,上海创业中心、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智力密集型机构”都为“合作基地”专门组建了专家库。借助远程视频,来自上海的“创业导师”定期为万里之外的在孵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而为加强日常沟通,在上海反复得到证明的“企业联络员”、“辅导员”等常驻服务团队也已在基地内建立起来,显著提高了孵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