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阿克苏

发布时间:2006-05-18

走进阿克苏(附照片一组)

惯读“轮台九月风乱吼,一川碎石大如斗”的诗句,曾以为南疆只有戈壁风沙。然而,走进阿克苏,却见绿洲连绵,清水碧波,草沃羊肥,胡杨傲然,比江南多了一种悠扬的意味。这里的水果,知名的和不知名的,都芳甜醉人。这里的百姓,维族的或回族的,都笑容淳朴。阿克苏,一座天山雪水滋润着的城市。

走出绿洲,没有任何过渡,就蓦然进入另一种风景。峡谷、山沟、怪石、峭壁,以及一望无际的荒漠。就是在这片看似贫瘠的戈壁滩之下,竟埋藏着激动人心的宝藏。阿克苏拥有塔里木盆地里60%以上的石油,90%以上的天然气。这真是富饶的“贫瘠”之地!

在绿洲和荒漠中,如今隐现着上海人的身影。自1997年以来,上海已经派出五批援疆干部共190人。一个个援建项目在他们的手上变为现实,而他们则被大漠风沙磨砺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他们的形象镌刻在了荒漠大地之上。我们能用镜头捕捉绿洲和大漠,却难以用画面完全展现援疆干部的动人故事,因为他们已把年华岁月融入了阿克苏。

本报记者 潘乐群 邵剑平 摄影报道

柯柯牙绿化工程地处世界第二大流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于阿克苏市东北面。经过数十年的全社会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现开荒造林3万余亩,这座“绿色长城”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在上海市卢湾区援建的阿克苏温宿县希望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上课。

阿克苏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基地,母亲河叶儿羌河流经之地,有肥沃的草场和千年不倒的胡杨林。

“鲁泰棉业”成立于2003年,现已入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丰海”牌长绒棉已连续两届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

“西气东输”国家一期工程气源的90%以上在阿克苏境内,它的西部起端在阿克苏温宿,东部终端在上海青浦白鹤。这是位于阿克苏拜城境内的克拉2号油气田建设工地。

阿克苏地区最后一个铁匠铺,维族老人正在手工打造一款大型铁锅。

阿克苏市郊依干其乡建起了能容纳1800户居民的抗震安居工程,维、回、汉三个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

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多浪木卡姆民间艺术团成员平均年龄达70多岁,他们先后出访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今年10月,他们将出访维也纳。

《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风靡全国。在阿克苏地区我们也见到漂亮的维族姑娘坐着马车去赶集。

这是上海第5批援疆干部“因公舍家”的合影。国家需要,人民需要,贫困地区的需要,上海干部将一批一批地走向阿克苏,让阿克苏与上海共进!

援疆干部肖谷曾担任苏克苏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工作之余他未丢下老本行油画创作。左图为肖谷正在作画。中右图为他的作品,描绘了新疆维族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