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上海市民日益熟记分类技巧,时刻不忘垃圾分类。
不过,这样的场面您肯定也遇见过。哥俩撸完串,竟然吵起来了,就为一个问题:小龙虾,你是什么垃圾?(请猛戳上方视频)
那么,小龙虾壳、生蚝壳、扇贝壳、毛豆壳、花生壳、餐巾纸、湿纸巾、手套……这些啤酒烧烤后的“遗物”到底该怎么分类?
这渐成“小山”的垃圾发出无声的“拷问”:你晓得我们是什么垃圾吗?
正确答案在这里:
生蚝壳、扇贝壳、餐巾纸、湿纸巾、手套都是干垃圾;
小龙虾壳、毛豆壳、花生壳都是湿垃圾。
分好啦!
等一下!有人会问,凭什么生蚝壳、扇贝壳这类“硬壳”是干垃圾,小龙虾壳就不是干垃圾?
首先,提问者能够归纳垃圾的一些特征,并据此来推测分类,比如用“硬不硬”来判断一种垃圾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这种积极性必须得到鼓励和肯定。
不得不说,用硬度来判断垃圾的分类,其实有一点道理。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就将椰子壳、榴莲壳、核桃壳、玉米衣、甘蔗皮等硬果壳,以及榴莲核、菠萝蜜核等硬果实列为干垃圾。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坚硬,又或者充满韧性。这些垃圾如果和其他湿垃圾混在一起,进入湿垃圾处置末端,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害,比如卡住刀头、缠绕部件。
但随着末端处置技术的进步,用“硬不硬”来判断垃圾的分类,已经out了!因为,随着技术的改造升级,一些湿垃圾末端处置设备的“牙齿”强度可以应付坚硬的垃圾,但这些坚硬的垃圾即使被打碎了,还是不能作为湿垃圾。
因为这些“很像湿垃圾”的干垃圾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的主要成分是木、粗纤维,降解速度明显慢于其他许多湿垃圾,它们如果当湿垃圾处置,一来,和其他湿垃圾“步调”不一致,要花更多时间、成本来变成土壤肥料、有机介质等产品;二来,它们如果占比过多,来不及降解,还会影响终端产品的纯净度和利用率。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香菇干、鱿鱼干、鱼骨、虾壳等“硬邦邦”的垃圾被归为湿垃圾,而椰子壳和榴莲壳却不行了。关键不是因为它们硬不硬,而是原材料的成分适不适合“堆肥”或在厌氧环境下制成沼气发电。
为了证明小龙虾壳是湿垃圾,记者还做过一次实验,将小龙虾壳和甘蔗皮投入家用的插电式堆肥机,给足它们48个小时后,小龙虾除了最坚硬的虾钳,其他部分都已“消失”;而甘蔗皮则变成了脱干水分且韧劲十足的样子,似乎还没有“消失”的意思。
所以,不要再纠结了,龙虾壳,甭管是小龙虾的,还是大龙虾的,都是湿垃圾。
图片来源: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
文中图片:沈阳 陈玺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