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比胡军差远了”,导演李六乙这样自评新版《哈姆雷特》

上观 2018-12-27 18:33:40

李六乙对胡军的喜爱溢于言表,他毫不犹豫地说,“胡军是中国唯一能演哈姆雷特的人,站在那里就是英雄。”明年1月中旬,由李六乙导演、胡军、濮存昕、卢芳主演的《哈姆雷特》将登陆上海大剧院。近日,李六乙在上海分享了自己的导演心得。

 

作为被排演最多的舞台经典,《哈姆雷特》是每个男演员梦寐以求的高峰。2015年,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哈姆雷特》,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连续上演12周,超过10万张门票一售而空,成为伦敦史上销售最快和观看人次最高的舞台剧。康伯巴奇因电视剧《神探夏洛克》成名,被中国观众昵称为“卷福”。得益于电视剧攒下的人气,这版《哈姆雷特》通过NT Live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多地放映。

 

“卷福比胡军差远了。”在李六乙看来,哈姆雷特更像个英雄,而非忧郁王子。“《哈姆雷特》对于所有优秀的话剧演员都是梦想,胡军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就答应出演。明星把七个月时间花在一部话剧上,其实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用两个月排练,巡演直到明年4月。”李六乙与胡军在话剧《原野》就已结缘,他表示,胡军的戏剧情怀超过许多同行,“他演过《阳台》《军用列车》《情人》等十多部话剧,在中戏毕业大戏把大家都震惊了。”老友之间调侃在所难免,回忆着往事,李六乙话锋一转,“后来他为生活所迫,去演影视剧,成了庸俗的人,然后出名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濮存昕曾扮演哈姆雷特,这次他一人分饰亡魂与新国王两角。在李六乙心中,濮存昕是“经典话剧演员”,无论表演功力还是角色安排都可以异常放心,“亡魂与新国王由一人饰演,并不让人惊讶。他们不在同一个场次里,又是兄弟,具有某种相似性。”

 

这版《哈姆雷特》的挑战在于李六乙安排卢芳一人分饰奥菲利娅与王后,史无前例。“两个角色会出现在同一场景,台词没有删除,卢芳的外部装扮也没有改变。她时而是奥菲利娅,时而是王后。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表演不确定性的确定,表演的无和有。”常年扎根舞台,卢芳在《小城之春》《家》《推销员之死》《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一系列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李六乙表示,“《哈姆雷特》对她挑战特别大,有人评价她的表演是里程碑式的。”

 

如何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哈姆雷特》排出新意?李六乙表示,“我们研究萨士比亚,一直认为他是文艺复兴代表。我个人觉得,没有追寻更久远的哲学体系是一个缺失。排演《哈姆雷特》要回到古典哲学,回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回到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

 

李六艺用了一年多时间研究各种《哈姆雷特》文本,“哈姆雷特的七段独白,段段都有力量。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等七个版本的‘生存还是毁灭’,显示了不同时代翻译家有不同的认识。能不能完整概括原著思想,取决于他们的认识。过去的译本为了文学,现在为了戏剧。”

 

新版《哈姆雷特》100%尊重原著文字,用李六乙的话说,“没有走现代戏剧的路子进行颠覆或者改变。”不过他一直纠结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最著名的台词,“我们不断寻求台词的位置,最后确定把它放在结束。它是观众期待已久的独白,也许有人看到这样的安排会骂人,就像看传统戏曲时,演员没有唱对。”

 

《哈姆雷特》舞美设计迈克尔·西蒙,此前曾在《牡丹亭》《李尔王》与李六乙合作,“景没有时代,服装的感觉是东方的,同样没有时代,没有明确在哪个世界。”正如舞台外观的无国界感,李六艺对《哈姆雷特》文学的解读,融会西方古典哲学和中国古典哲学,“这就像我和德国人探讨中国哲学没有问题,谈康德,大家也都懂。”他有一个震惊世界的理想,“把所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融合成一个戏”。《鲁迅》则是他的另一个理想,“剧本二十年前就写好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