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76件展品首次亮相中国

上观 2018-12-19 11:35:27

昨天,由中国首都博物馆与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开始展出。此次展览选取了该馆中76件展品,均为西里西亚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作。

 

 

西里西亚是指位于中欧的一块历史地域;现在绝大多数属于波兰。域内奥得河两岸有许多城市,其中的弗罗茨瓦夫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基于2017年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展览互换协议,两馆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策划了《晚明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展和《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展,为两国观众带去独具特色的中波历史文化和文物精品。

 

《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展以17世纪下半叶为时间线索,以“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为背景,展现了西里西亚地区巴洛克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复苏。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6幅油画和11幅版画,讲述了西里西亚地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下,精英阶层的变化。作品中既有波兰王国时期的旧贵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代理人、新教贵族、神职人员以及新兴的中产市民,又补充展示了这一时期两位帝国皇帝的版画。以这些内容为铺垫,让第一次接触西里西亚以及中欧历史的观众,一方面欣赏到西里西亚地区的绘画作品,同时了解西里西亚的时代背景。

 

米夏埃尔•威尔曼 (1630-1706年) 约1684年,西里西亚 布面油 57×47×5.5厘米

伯纳德•罗萨(1624-1696),是西多会的克热舒夫修道院院长,画家威尔曼的代理人之一。画中略显潦草的笔触透露出这幅画是为创作另一幅肖像画而画的草稿。尽管如此,威尔曼仍将此画保存在他的工作室中作为参照,以便在其他作品中创作罗萨的形象。这幅肖像对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心理分析,描绘了一位精力充沛、博学多才、新一代西里西亚天主教会修道院院长的形象。有趣的是,这幅画像的画布是从另一幅戴珍珠的女人画像上裁剪下来的,画家用它再次创作了这幅肖像。

 

佚名画家 1678年,弗罗茨瓦夫,西里西亚 布面木板油画 86.5×65×9厘米

沃尔夫冈•沙施密特是弗罗茨瓦夫一位富裕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律师和发明家。他与妻子一起继承了弗罗茨瓦夫市劳伦提乌斯•舒尔茨的一座16世纪庄园的一部分,这座庄园以其种植的众多奇花异草、收藏的艺术品和奇珍异宝而闻名。沙施密特在庄园里安装了各种会忽然喷水的装置,一博参观者一笑。这些奇思妙想引得人们争相拜访,表明了巴洛克时代人们的猎奇心态。

更有趣的是这幅画作背后附有一个时钟装置,人物的眼珠可以左右移动,好像他的目光可以追随着观者一样。这个有趣的想法极具巴洛克特色,有可能是沙施密特自己的设计。旁边的视频演示了眼珠动起来的样子。

 

汉斯•恩斯特•瓦恩斯多夫和安娜•索菲•瓦恩斯多夫肖像 佚名画家 1654年,西里西亚 布面油画 202×94×8.5厘米

这两件巨幅肖像描绘了巴洛克时期西里西亚贵族汉斯•恩斯特和他的妻子安娜•索菲。作为身份的象征,瓦恩斯多夫夫妇二人的服饰反映了17世纪中期欧洲的宫廷风尚。尽管画作中人物姿态略显僵硬,但是画作中反映的内容仍然很精确,具有独特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幅肖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对夫妇衣服的颜色和纹理十分协调,用来强调婚姻的和谐美满。其中,汉斯•恩斯特华贵时尚的奶白色金色锦缎上衣点缀着钻石纽扣,夸张的灯笼袖配上黑色缎带和金色首饰,手中拿着装饰有钻石花卉和红绿色长羽毛的宽沿黑色帽子,莱茵格雷夫型朱红色马裤镶有银色花边。他还穿着带马刺的靴子佩戴着长剑,表明了他骑兵尉官的身份。他的妻子以一种高贵的方式凸显出她高腰厚褶的裙子。她身着昂贵的奶白色和金色锦缎长礼服,搭配红色蝴蝶结图案和白色蕾丝领,配套的小巧手套、珍珠和玛瑙珠宝首饰与礼服相得益彰。精致的手套是地位的证明,即使不戴上也要显示出来。她的发型前部竖直,两耳处对称,后部则梳成发髻,另外,亮出前额带有卷发的发型在当时十分流行。她左手中的柠檬象征着生命和忠诚的爱情。这两幅画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有一首短诗是关于贵族夫妇的。汉斯•恩斯特的那首写他虔诚而谦卑,与他传说中的暴躁脾气似乎并不相符。他妻子的那首诗描述着一种向往正直生活和远离邪恶的承诺。

 

第二部分的内容最具观赏性,展示了两位“西里西亚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画家米夏埃尔•威尔曼和雕塑家马蒂亚•施坦因尔的30件作品。威尔曼在欧洲各处游学,特别受到荷兰绘画的影响。他除了为修道院创作了大量宗教题材的油画和天顶壁画,还创作很多神话主题作品和人物肖像。这次展览,他的作品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却包含了他创作的各类主题,全面展示了作者多变的风格。施坦因尔虽然不像威尔曼那样长期定居在西里西亚,却一样为西里西亚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这次展览集中展出了他为卢比昂日修道院教堂的大量雕塑作品,特别是天使唱诗班座椅雕塑群。雕塑群中的每一件作品展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精美与生动。

自画像 米夏埃尔•威尔曼(1630-1706年) 1682年,卢比昂日修道院,西里西亚 布面油画76×62×7厘米

这是一幅画家的自画像。画家所描绘的自己身着休闲装,姿态放松,平凡、发福的面貌显然并不是理想化的气息。然而,他凝望的眼神却焕发出了自信的光芒和巴洛克时代典型的艺术自主性。威尔曼创作这幅作品,很可能是因为他希望入选《德国建筑雕塑与绘画艺术学院》(1683)一书。由于佛罗伦萨版画家斯特凡诺•戴拉•贝拉(1610 –1664)曾入选此书的前一版本,因此威尔曼借鉴了他的肖像作品。威尔曼希望可以像其他著名的艺术家一样,凭借此书而青史留名。

 

大天使米迦勒 马蒂亚斯•施坦因尔(1644-1727年) 约1700年,卢比昂日修道院,西里西亚 木胎,石膏,泥塑,彩绘,鎏金 高:110厘米,宽:86厘米,厚:56厘米

在圣经中大天使米迦勒(或天使长)是众天使之首。米迦勒经常身着甲胄铁翼,以一种与化身为巨龙的撒旦搏斗的形象出现。米迦勒也会出现在最后的审判中,他手持天秤,衡量死者生前的善恶。这座雕塑来自卢比昂日修道院中圣詹姆斯教堂的主祭坛。米迦勒身着铠甲,原本握在手中的火焰之剑已经丢失了。此雕像动感极强,扭曲的身躯和被风吹起的衣物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第三部分展现了西里西亚市民生活的重建和经济的复苏。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为西里西亚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人口骤减。而展览所要展现的正是战争之后城市经过复兴,重新走向了繁荣。展出的十几件金属手工艺品,均与行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行会的兴盛则是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此外,由于西里西亚手工艺人的智慧与高超技艺,使这些手工艺品广受赞誉。展览中还展出了8幅版画,既有展示城市风貌的全景画也有表现城市生活悲欢离合的内容。

附盖罐 佚名艺术家 17世纪末,西里西亚 银鎏金 高:17厘米,直径:12厘米

这件银罐采用金属锤揲工艺,在器物表面形成凹凸的茛苕叶形纹饰和手持弓箭的丘比特形象。

 

雅各布•黑德尔霍福尔(活跃于1664-1690年) 1665年,弗罗茨瓦夫,西里西亚 银鎏金47×39厘米

这件椭圆形铭牌中间的拱门下方有一个带有行会标志的涡形饰牌:狮鹫(格里芬)站在中间,右爪持一把刷子,左爪中的剪切机螺旋桨组成万字符记号。饰牌上方为盔饰和垂帷及奥地利双头鹰形顶饰,鹰的胸前有一毛呢剪。拱门柱子两侧各立一女像,持十字架的代表"信仰”,持锚的代表“希望”。鹰的上方有19世纪后雕刻上去的行会名和工匠长们的铭文,最下方的椭圆形中是制作时雕刻的行会名。

 

克沃兹科染料行会酒壶 克里斯托弗•汉斯 1659年,西里西亚 锤揲和加工的黄铜及红铜 高;44.5厘米,直径:28厘米

壶体上是两只持行会标志的狮鹫,标志上装满植物染料的大锅和两只交叉的搅拌棒,是由锤揲工艺制作而成的。

 

带子弹袋的火药罐(切申风格) 佚名艺术家 约1650年,切申,西里西亚 木、铁、牛骨、珠母贝、皮革 高:14 厘米,宽:12厘米,厚:6.5厘米

这个火药罐是配合火器使用的,是西里西亚切申镇特有的产品。这里生产的火器和配件因其华丽的装饰闻名于世——通过镶嵌骨制或象牙、珍珠母贝、鹿角、仿珍珠玻璃等材质来展示植物、动物或狩猎场景的图案。这个火药盒一般别在射手的腰带上或马鞍上。它的侧面是一个有开关的火药分发器,扳机清理刷和点火孔片固定在皮带上。另外,火药盒顶部连着一个皮革子弹袋。

展览的合作方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是波兰文化部和下西里西亚省共同管理的波兰国家博物馆体系中的一员,有70年历史。博物馆由一个总馆和三个分馆组成,拥有20多万件藏品。总馆的藏品主要展示了古代西里西亚和波兰的艺术、工艺品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艺术珍品。

 

2018年是波兰重获独立100周年,也是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成立70周年,中波人民也即将于2019年迎来两国建交7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举办此次展览,展示来自波兰西里西亚的历史与独特文化,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的互信与友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最重要的对外文化窗口,也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各国文化机构合作,发挥博物馆文化阐释和传播的重要功能,为多元文化的互融互鉴贡献应有之力。

 

展览将于2019年3月24日结束。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内文图片:主办方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