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她在王家卫《繁花》唱戏,今天是光彩照人的西施

文化观澜 2022-11-04 16:2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2年后再演《西施》有何变化

11月3日,史依弘领衔主演新版《西施》在周信芳戏剧空间首次联排。距离《西施》元旦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还有两个月,《西施》排练进度超过99%剧组。“我希望观众看到的《西施》完整、精彩,是我们几经打磨过的成熟作品。”史依弘说,“好的艺术,需要层层无尽去探索,规范、讲究才能大美。”

11月3日王家卫导演《繁花》发布新片花,小说作者金宇澄与胡歌主演的阿宝对戏,身后响起《贵妃醉酒》名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耳尖的戏迷收获惊喜,“这是史姐姐的演唱。”

相比常演常新的《贵妃醉酒》,《西施》算得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史依弘上一次演出全本《西施》是在2000年。时隔22年,新版《西施》剧本再次调整,时长变为约140分钟,“把故事讲清楚,节奏有张有弛,核心唱段一个都不能少。”史依弘表示,很多人因为“水殿风来秋气紧”等唱段迷上《西施》,“每一段都是好听的。”她专门去诸暨西施故里采风,感受古代传说的经典魅力。

2000年《西施》准备时间紧张,剧组用了京剧院现成的其他剧目戏服,以不穿错为原则。这次戏服在苏州定制,策划准备用了一年多,“梅先生当年的戏服很闪,我们根据剧照重新修复,设计。”3日早上6点,史依弘与化妆造型师林佳在微信上沟通发套,《西施》全新戏服镶嵌亮片、珠片,在台上闪闪发光。但史依弘排练时发现,亮片常勾到头发。前一晚排练到深夜,一大早林佳灵机一动,用发带把长发束起,“我以为史依弘没醒,没想到我一发,她秒回,心心念念都是戏。”

西施的故事流传千载,梅兰芳请罗瘿公为《西施》编剧,1923年在真光戏院首演,立即引起轰动,西皮、二黄等唱腔设计丰满,传唱者众。梅兰芳在创编《西施》创排“翎舞”,和他的其他作品里的“剑舞、绸舞、拂尘舞、花镰舞”等,构成了梅派艺术世界中最赏心悦目的内容。从《西施》起,梅兰芳启用京二胡做伴奏,锦上添花,更是戏曲史上的一次创新。

《西施》与史依弘渊源深厚。17岁的她第一次去香港演出,带了六出戏,其中五出武旦刀马旦戏,唯一文戏就是《西施》。“《西施》演出火爆,不到20分钟的一出折子戏,一句导板两个好,那时的我对文戏并不自信,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带着文戏正式见观众,我自己很惊奇,连张美娟老师也很激动,演出结束后她到后台抱着我说,‘我的乖乖,你今天太好了。’这是我跟随张老师学戏7年时光,她唯一一次表扬我。”演完《西施》,戏迷纷纷提议史依弘多唱文戏,“她的梅派很好,特别规矩,应该好好走文戏这条路。”

此次《西施》从剧本整理到整体编排,导演刘军倾注许多心血,原本两晚的戏,经调整场次结构,精炼到一晚。史依弘还特地向艺术指导陈超学习“翎舞”。“翎舞”由梅兰芳到朱桂芳到李金鸿,再到陈超,一脉相传。朱桂芳是梅兰芳的合作者,《西施》首演中为梅兰芳配演旋波。此次史依弘和葛香汝饰演的旋波合作的翎舞长达9分钟,身段繁复,西施和旋波不但左右手随时交换道具,还要两人互相交换道具,疾徐有致,考验演员的功力,也考验相互之间的配合。

“梅兰芳是最具备京剧精神的艺术家,歌舞演故事,每一出戏都有特定舞蹈。”春天在家时,史依弘就天天准备“翎舞”,“幸好我把笛子和翎子全带回家了。”陈超笑言,“史依弘明明可以做偶像派,非要逼自己当实力派。”

2023年正逢梅兰芳京剧《西施》首演一百周年,上海京剧院将新版《西施》列入重点项目。元旦,新版《西施》将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并亮相苏州湾大剧院,计划全国巡演。

院长张帆表示,“中生代演员要不断创造新成绩,为年轻演员树立榜样,这是我们复排《西施》的初衷。梅兰芳先生当年创编该剧,留下许多经典唱段。史依弘复排《西施》,可谓量体裁衣,她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学习,剧院配备导演及其他主创,对音乐舞美等进行新的创作和整体包装,更发挥全剧组一棵菜的精神,力图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全新舞台面貌,体现国家级院团的文艺风范。希望这出戏能够成为史依弘又一个保留精品。”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严天妤 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