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多种类型城市空间迎来变化!7月底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将全面完成

城事更新 2022-07-07 20:2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莫惠娴
居住空间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城市空间品质与市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今年,上海有多种形式的空间即将焕新。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姚凯在今天(7月7日)举行的“2022民生访谈”中表示,到7月底,上海将全面完成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旧里改造,重点转入零星旧改、旧住房成套改造、城中村改造。除了居住空间,标志性开放岸线“一江一河”还会出现更多新空间。


居住空间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旧改和城中村改造是上海两大“民心工程”,推动进度一直备受关注。姚凯介绍,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原计划今年4月底全面完成改造,因疫情影响,相关工作有所滞后。6月以来,旧改工作通过创新方法,得到了全面加速推进。目前,虹口已经全面完成相关改造任务,黄浦还剩6万多平方米、4000多户,将在7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这意味着到7月底,上海将全面完成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历史性解决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

成片旧改完成后,上海旧改工作将重点转向零星旧改攻坚。到去年底,上海中心城区剩余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43万平方米、1.5万户。姚凯说,零星旧改碰到的最大难题是资金。为此,上海将通过成片带征、公益征收、综合改造的“三分法”改造方式,从工作机制、支持政策和资金渠道等方面着力,全面提速零星旧改。

此外,上海还有一部分老旧房屋存在煤卫合用、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包括不成套职工住宅(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小梁薄板房屋)、里弄房屋以及公寓。针对这些房屋,上海采用旧住房成套改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十三五”期间,上海实施成套改造约75万平方米,有2.2万户居民从中受益。为了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上海正摸清底数,针对旧住房成套改造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再深化,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包括“政策赋能”。

除了中心城区,还有一些“城中村”亟待改造,它们分布在外环周边、老城镇地区,处在城市化包围之中。正在推进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总计54个,受益村民或单位30474户。2014至2020年认定的49个项目,动迁已完成97%,动迁安置房开工率达到84.5%。至今年底,预计有青浦蟠龙、闵行莘东村、宝山杨行等城中村项目全面完成改造。按照市政府明确的“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要求,上海今年初步确定6个区的8个项目,涉及村民约4937户,目前正在加快项目认定。


滨水开放空间品质持续提升

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是上海标志性开放滨水空间,上海将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进“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全面贯通开放和品质提升。

在多元功能复合营造方面,姚凯表示,市、区两级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筹划苏州河文旅功能整体提升,市民游客期盼已久的苏州河水上游览航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开通,之后可通过水陆联动的方式,打卡两岸各类文旅资源。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宝山吴淞口邮轮港水上运动中心、杨浦大桥体育公园及徐浦大桥体育公园、普陀中环篮球公园项目二期等体育项目都在加快推进建设。

在环境品质提升方面,今年,长宁区和华东政法大学将完成万航渡路及中山公园周边环境提升改造、校园历史建筑修缮等工作,实现百年校园与百年公园的共融。此外,普陀区在今年将推进9处滨水驿站新建项目,进一步完善滨水空间配套设施体系。

上海还将建设更多的滨水新空间。浦东滨江南延伸段2公里滨水空间计划在今年实现贯通开放,杨浦大桥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一期工程即将建成开放。黄浦江沿岸加快推进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黄浦新码头街和外萃丰弄绿地,闵行紫竹兰香湖绿地等项目建设。苏州河静安段占地约4.2公顷的苏河湾绿地今年也将建成开放。

沿线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加快改造利用,打造城市人文新景观。今年,上海将加快外滩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以及古船博物馆项目、浦东滨江民生码头区域整体更新、杨浦滨江杨树浦发电厂转型地块开发建设。苏州河沿线聚焦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功能提升改造,加快完成优秀历史建筑群落修缮和更新利用。杨浦滨江的世界技能博物馆、徐汇滨江星美术馆等展览场馆在明年将陆续建成开放。


地下空间隐患“一体整治”

地下空间安全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管线逐渐老化,这些来自看不见的地方的隐患问题也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上海地下管线大发展时期敷设的燃气、供水、排水等管线均已逐步进入高龄期,面临较大规模的改造需求。全市超过20年的燃气管线约占比20%,超过30年的排水管线占比20%。

姚凯表示,经过排查,上海已形成了燃气、供排水、电力、通信等行业共计431.5公里的隐患管线清单以及4925公里的老旧管线清单,并制定“1+X”整治方案,争取到今年底,隐患管线实现动态清零,三年完成老旧管线更新改造工作。

这400多公里的隐患管线整治和今年200公里架空线入地,在很多地方是重合的,所以两个项目将融合推进。目前,市住建委已经制定“一路发起、五路协同”的掘路实施细则。目的就是要将道路架空线入地、隐患管网整治、老旧管网更新、道路路面整治、小区架空线入地、小区加装电梯等需要开挖的事项实施统筹,形成“一体整治”的方案,实现一次掘路“多管齐下”。在此基础上,交警、规划、路政、绿容等部门进行并联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掘路次数和交通影响。

此外,对每条路编制“一路一方案”。以属地区建委为统筹协调部门,加强对架空线入地、隐患管线整治、老旧管线维修、道路大中修等计划进行统筹,进行“多位一体”管理。“一路一方案”在设计阶段由各专项工程的建设单位和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编制专项方案,各区根据专项方案做好统筹,形成综合的“一路一方案”;在施工阶段各项目建设单位之间根据方案加强作业协同,排管尽可能同沟同槽开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道路开挖。

今年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纳入民心工程实施推进的第二年,也是推进的关键年。虽受到疫情影响,但年初定下的完成不低于200公里的任务目标不变。今年的整治更加重视街道全要素提升,更加强调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区的建设,比如今年的计划中就包含了黄浦区“环人民广场-新天地”示范区、徐汇区“上海南站”示范区、静安区“不夜城”示范区、虹口区“北外滩”示范区、普陀区“万里街道”示范区、杨浦区“新江湾国际生态”示范区等等。

栏目主编:陈玺撼
制图:莫惠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