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尹铸胜:演商鞅一夜成名后

风云 2015-04-22 06:3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进入影视圈的最初几年,他一次次被打击。“以前站在话剧舞台上,一举手,底下观众鼓掌,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到了剧组,我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因为没在这块做过事,没有名气。”于是,尹铸胜把自己退回到新人的位置。

 

尹铸胜曾是上海话剧“一哥”。

 

1997年,32岁的他凭借话剧《商鞅》横扫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佐临话剧艺术奖。功成名就后,他像很多同行一样,下海拍影视剧,《狼图腾》、《锋刃》、《大清盐商》。

 

今年4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周年复排《商鞅》,尹铸胜又回来了。没有经过一次彩排,他直接站上首演舞台。

 

离去,归来。尹铸胜说,任何时候排《商鞅》,只要时间和身体允许,他都会继续演。

 

1990年,尹铸胜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拿过奖,市领导看过他的戏,叫他“小尹”,属于潜力新人,离家喻户晓差口气。再之前,他当过一年文艺兵,因为裁军退伍。考过体校棒球专业,落榜。考上戏,文化课总成绩173分。但由于专业考发挥出色,他拿到了三个特招名额中的一个。

 

而1996年,《商鞅》令尹铸胜职业生涯一夜加速。如今尹铸胜每年参加上戏研究生专业答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混入了客座教授的行列。”

 

几天前,配合此轮《商鞅》上演顺利收官,尹铸胜来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开讲“演员的幸福生活”。

 

用梅花奖奖盘吃了顿饺子

 

“1996年,有一个叫尹铸胜的小伙子过得非常不好,特别想换一个环境。”说到1996年,尹铸胜的话匣子打开了。

 

1996年,尹铸胜出演王晓鹰导演的话剧《爱情泡泡》,导演陈薪伊来看戏。两人是西安老乡,说着说着,用上了家乡话。陈薪伊告诉尹铸胜,“我是你爸爸的粉丝(注:尹铸胜的父母、外公都是演员。用时髦的话说,他是‘星三代’)”。说完,她给了他一本《商鞅》的剧本。

 

那时的尹铸胜,是所有《商鞅》演员中资历最浅的一个。配角清一色话剧老前辈。娄际成、张名煜、杜冶秋、朱艺,每个都比尹铸胜多演了20年戏。

 

首次排练,所有人坐在一起读了五个小时剧本。撑到第10天,尹铸胜有点撑不住了,“人家一读剧本,观众就能懂。我读的,连我自己都不懂。”他想退出。陈薪伊请他吃饭。

 

“陈老师(指陈薪伊导演)说,看过《爱情泡泡》,喜欢我的眼睛。我现在老了,那时我的眼睛眼角往上挑,英气,有力度。”尹铸胜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演,“我配不上老艺术家,但不能老这样下去。就偷偷在台下看别人排戏。”20多天后,他找到了感觉。

 

40天后,2小时50分钟的《商鞅》出炉,云峰剧场首演,掌声雷动。上座率迅速刷新记录。“穿上戏袍,眼泪就下来了。”

 

也是那一年,《商鞅》首次进京演出,在“话剧艺术圣殿”北京人艺连演10场。

 

头天,尹铸胜紧张得浑身发抖,对陈薪伊说,“陈老师,我非常紧张,不敢上去了。这是人艺啊!”陈薪伊拍拍尹铸胜的背,耳语,“在中国演这个角色最好的,就是你。”

 

北京第二场,同事告诉尹铸胜,“档期排少了。哪怕再排10场,票还卖得完。”

 

第三场,看戏的中戏学生挤坏了剧场的门。次日下午,梅花奖组委会通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赶紧给尹铸胜报名。演完《商鞅》,尹铸胜回到西安老家。刚下车,叔叔拿着报纸迎出门,“娃,你熬出头了,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主角奖!”

 

尹铸胜拿到梅花奖,奖金1000元。剧团年轻人起哄说要开“赏梅大会”。所谓“赏梅”,以吃为主,尹铸胜从超市买了饺子、凉菜、啤酒。上戏几届师兄师弟们赶来祝贺。

 

有人提议用梅花奖奖盘装饺子沾喜气。今天的尹铸胜坦言,“装盘时,我紧张死了。拼命喊,‘别太烫了’!因为不知道奖盘是拿什么做的。万一炸裂了怎么办?!那可是梅花奖。一个舞台剧演员毕生的梦想。”

 

“演不好《商鞅》,我会很难受”

 

今年4月回到上话再演《商鞅》,第一晚,尹铸胜磕头磕出了血。

 

“陈老师要求磕头戏必须有响声。她说19年没听到响声了。(我)把脑袋往地板上砸,加上头套磨蹭头皮,下了戏一摸,额头上都是血……第二天陈老师没来看戏,我改成用手指叩地板了。”

 

跪戏,陈薪伊同样要求得有跪到地板上的声音。跪多了,尹铸胜膝盖积水。他撩起裤腿自嘲,“膝盖像冬瓜,白圆亮带透明,质感特别好。”他最担心的是腰,由于早年棒球生涯留下腰肌劳损,“往那一跪,生怕腰不行,不能动。整个栽地上,就完蛋了。”

 

19年,上百场《商鞅》,演出了另一个“后遗症”。这次演出,尹铸胜一天戏没排过,站在舞台边看别人演,“就这样把我的戏‘排’完了。”“最后一次彩排,刘鹏(注:此番公演,商鞅一角由尹铸胜与刘鹏轮流分场次饰演。刘鹏在另一组中饰演商鞅。)第一次演,得让他再多熟悉熟悉。我就跟着他,看在哪儿换衣服。他走哪,我跟哪。老实说,头一场演完,我都感觉不到演哪里。以后再不敢这么干了。我对《商鞅》非常有感情,演不好。我会很难受。”

 

“挣钱了,不想出名。不出名,谁给你钱?”

 

年轻时,舞台是尹铸成的全部。他上大学时,赶上北京人艺在上海演出五台大戏。学校组织观摩,偏偏第一台《茶馆》公演时,他阑尾炎发作,被推进上戏隔壁的华东医院。换上手术服,他又溜了出来看戏,“捂着没事。”

 

医生为此通知学校,校方在凌晨三点抓到了他。“最后五台戏全看了,阑尾至今还留在肚子里。尴尬的是,那段时间不敢上公共浴室。因为在手术准备间里,(我)全身的毛发都被剃光了。”

 

2000年,他是员工全票通过选出来的剧团副总经理,天天穿西装上班。那一年,上话年夜饭吃到晚上11点。吃完饭,尹铸胜站在上话大楼门口犯愁。“工资3000元,妻子不上班,儿子特能吃。他不吃国产奶粉,进口奶粉200元一袋,三四顿就吃完了。”

 

第二天,他来到院办。因为不会打字,他请人帮忙打了份辞职报告,在微微发热的打印纸上签名。上话领导提出,“你可以一年演一次戏再回来。”他不乐意,“这里的工作不放下的话,出去赚钱,心里不踏实。”

 

辞职报告批准后,尹铸胜正式下海了。他给每个熟人打电话,既是通知也是自荐,“我离开单位了,我要挣钱了。”

 

尹铸胜一度是个很高冷的人,“不太和观众见面,特别高傲、特别牛。演话剧觉得自己是艺术家,高不可攀。后来发现越是这样,越没人搭理你了。下基层了,告诉别人,‘我是尹铸胜’,对方完全不知道。走入社会,发现没人搭理你,就像‘活在羊群里的猪。’”

 

进入影视圈的最初几年,他一次次被打击。“以前站在话剧舞台上,一举手,底下观众鼓掌,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到了剧组,我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因为没在这块做过事,没有名气。”于是,尹铸胜把自己退回到新人的位置。拍戏时,导演很尊重他。但制片主任觉得他不是腕。吃饭没地,站着或者蹲着。

 

想起上话领导曾说,一年拍一个戏,然后回来。他却决定,“365天,天天在电视上才行,不能停”。一开始片酬很低。后来他想通了,大腕明星里,有几个是国家一级演员?“我们经常说,把脸搁在裤裆里。就这么拍吧。”

 

4年后,尹铸胜拍出了两套房子、一辆车。他又遇到了新的纠结,“生活越简单越好。挣钱了,但是不想出名。出名了,你干什么,都有人给你拍照。但是,如果不出名,谁给你钱?”

 

演抗日,是为了今后没有战争

 

近些年,《狼图腾》包顺贵、《步步惊情》殷成贵、《镖门》过爷、《大清盐商》马德昌……演完央视开年大戏《锋刃》里的武田弘一,尹铸胜手上多了8个演“鬼子”的邀约。有观众在他的微博下留言,“武田弘一死了,我很难过”。这让他哭笑不得。

 

“《锋刃》本子不错,可日本人要怎么演?我们听说过太多的抗日雷剧了。”他转而从老艺术家方化的作品寻找灵感。方化演过《三进山城》中的小野、《甲午风云》中的日本舰队司令、《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武田弘一的所有台词,全部由尹铸胜自己完成,没有配音。“小时候我英语不好,学过一点日语。加上我妹妹在日本,她用微信教我怎么说。”

 

谈到如今太多抗日雷剧,尹铸胜认为,之所以自己要演抗日,是为了今后没有战争。“战争是怎么让人变形的,就从这个角度去演日本人。”尹铸胜说,“《锋刃》里,武田弘一说,‘日本人来到这个城市,让这个城市里的人恐惧’。这样的剧本就很有力度。一味演凶狠,就不狠了。”

 

他透露,下一个作品可能还是抗日戏,“如果非得演日本人,更想演现代日本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柳森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