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这两小时,是非常沉浸和投入的两个小时,也是非常享受的两个小时。这是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就像是读了来自旧情人的一封旧书信,或者是听了一曲关于逝去的挽歌,此时此刻的空间消失、时间停滞,我们被带回到电影中的那个旧上海,1930年代的旧上海,感受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就好像那曾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电影为何有这样的魅力?或许是它有着太多经典电影的影子,并保留了它们当中最华丽的情调,在许多时刻,它会令你想到《美国往事》《教父》《花样年华》《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或者是它的美术、摄影、剪辑、配乐,包括演员的演出,每一环节都堪称完美,观众无法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但最根本的是,它是关于罗曼蒂克的。电影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充满复古气息、仪式感、慢悠悠的情调、涌动的情欲、江湖义气、家长里短的上海,这是旧时上海滩曾有的气质,它繁华、斑驳、充满生机,又如此糜烂、低沉,满溢出一种时刻要失去了的末世感。那么多小说家笔下的上海,在观众脑中纷至沓来地复活了,如果能够将旧时上海滩气质影像化,不就是该这幅模样吗?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1930年代一个黑帮家族的往事,日本侵华、国恨家仇的背景下,黑帮家族的兄弟为是否跟日本人合作闹了矛盾,葛优饰演的陆先生,虽心狠手辣,但也有情有义有气节,他断然拒绝与日方展开金融合作。鸿门宴上一场生死搏斗,从此陆先生与日本人撕破了脸,与三弟情断,并开始了一段隐忍而决绝的复仇。
与《边境风云》的多线索叙事一样,这条主线也只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那么多故事中的一个而已,除此之外,它还有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人的“潜伏”,有章子怡饰演的交际花坎坷悲情的经历,有闫妮饰演的王妈为黑帮家族打造的尘世生活气息,有外貌光鲜、心酸不足为外人道的电影皇后,还有不谙世事却凶狠而残忍的黑帮小弟,以及乱世中他因祸得福的一段感情……
但上海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就像《长恨歌》是王琦瑶的故事,但根本上还是上海的故事。《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所有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是乱世中人都曾有过的,可是,在他们的故事中,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中,在他们的表情和言谈中,在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中,那股独属于上海的气息就流溢出来了,这股气息说不清道不明,它充盈着整个电影银幕,充盈在所有人物的生命之中,把观众也卷入其中。
程耳说,这是罗曼蒂克。它是优雅的,有仪式感的,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界限感,做什么都要端着,没有声嘶力竭;它是讲究面子的,里子如何是一回事,面子上总要做得好看;它是有情有义的,即便作恶多端,但大是大非上气节是不能丢的;它是放荡的,纸醉金迷,纵情声色;它又是家长里短的,外面如何打打杀杀,饭桌上总要谈些无关痛痒的流言……
这罗曼蒂克的底子,是诗意,是《布达佩斯大饭店》里说的,“微弱的文明之光”。
可罗曼蒂克为何消亡?乱世曾是上海的掩护,它是乱世中的十里洋场,是最后的失乐园,可毁灭罗曼蒂克的,依旧是乱世。程耳借此表明了对于那场侵华战争的鲜明态度。
结尾处,一代枭雄陆先生,只是无数普通人中的一个。海关处,他在喝令下,脱下帽子,双臂张开被搜身,他的傲气没了,仪式感没了。电影终于打出了血红的片名:罗曼蒂克消亡史。
时代过去了,一代风华成为了绝响。我们以为上海是所有作品的主角,这一刻,我们才知道,时代才是所有人、事、物的主角。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你是一世枭雄,还是无名小卒,终究只是蝼蚁和草芥。我们自然为上海终于迎来和平喝彩,只是旧时光的逝去还是令人回首驻足。一种怅然的情绪涌动心间,我想起的是王安忆《长恨歌》里的一句话:
你有没有看见过卸去一面墙的房屋,所有的房间都裸着,人都走了,那房间成了一行行的空格子。你真难以想象那格子里曾经有过怎样沸腾的情景,有着生与死那样的大事情发生。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张旧上海寄过来的明信片上,画的就是那卸去一面墙的房屋。
组稿、编辑:伍斌 图片来源:豆瓣网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