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上海高考单独命题是谁争取来的?

伴公汀 2016-07-09 06:1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薇整理
命题时对老师也有各种限制,一是不能擅自离开,要与外界隔绝;第二是不能打电话。

 

上海最大的集贸市场是什么样的?上海高考单独命题改革是如何推出的?改革开放后上海首个涉外商业广告是什么……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口述上海改革创新(1978-2012)》、《上海改革开放实录(1978-2012)》系列新书在上海发布。许多见证上海新时期改革创新发展历程的当事人与亲历者,用口述史的形式讲述了当年的改革故事。

 


“鸡司令”下了道死命令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最大的集贸市场就诞生在普陀区三官堂桥禽蛋批发市场。1987年秋天,党的十三大提出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以公有制的经济为基础的多种经济。

 

陆金祥曾任驻三官堂桥市场的工商管理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被人们叫作“鸡司令”。他回忆,批发市场在1988年落成开张,那时有两层交易楼,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底层以活鸡、鲜蛋交易为主,二楼是禽蛋加工、各种副食品和南北干货、土特产交易场所。这个批发市场改善了市场设施,结束了以路为市的历史。经常来此的购销人员说,“这里市场是‘夜里涨潮,天亮前落潮’,成千上万只活鸡飞掉了,上海市民的口福真好!”

 

三官堂桥禽蛋批发市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市场管理人员整天与各种商贩打交道,买鸡、吃鸡是不成问题的,更多的是人家送上门。当时,作为管理所长的陆金祥就下达了一个死命令,管理干部和协管员原则上不允许在市场里买鸡,如果要购买,必须打报告申请,经过批准,才能到指定的摊位去购买,一手交钱,一手拿鸡,决不允许白拿。如果一经发现违反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要辞退。有一位个体户没有正常手续,想办一张贩鸡证,便尾随一名党员干部到家,送上现金和礼品,被严词拒绝。

 

市场管理人员工作量非常大,一天干下来都不想再说话。由于他们服务好,解决了许多商户的难题,比如聋哑人卖鸡、汽车运鸡来沪时在外地抛锚、商贩交易后被赖账等,这些都一一得到妥善处理。许多外地客户赞扬说:“上海同志好,服务真周到,吃住不用愁,代运代销很可靠,存钱存物很放心,有事找市场,没错!”

 


上海高考单独命题始于苏步青等人呼吁


 

1985年,上海拿到了高考的单独命题权,这是上海高考改革一个标志性事件。时任市政府教卫办教育处副处长的何顺华回忆,上海高考单独命题的改革,要回溯到对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的呼吁。

 

1979年1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复旦大学苏步青、同济大学李国豪、华东师大刘佛年、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邓旭初等四位大学教授和领导的文章,呼吁给高校一点自主权。几个校长一致认为,现行管理体制下,校长手脚被束缚了,很难办好学校,甚至校长在“每年招生的时候,连招收一个学生的权利都没有”,这些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上海教育界内部,当时大家批评最多的是学生负担重,因为高考是分科考试,要考7门,科目较多。因此,上海提出要单独高考命题,由市里统一进行会考,在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中学教学质量。

 

1979年,市招办全体同志合影。

 

何顺华说,上海先拿到高考单独命题权,然后再自己出题目,紧接着编自己的教材。高考真正的单独命题是在1988年,也就是实行会考制度三年之后。一开始,面临不少困难,如场地问题和聘请教师。命题教师的组成,大学教师占60%,中学教师占40%。当时作为命题教师是很神秘的,老师们不能跟学校讲,市里对校领导的讲法是,市层面邀请他们去研究教学方面的事情,要离开一段时间。

 

命题时对老师也有各种限制,一是不能擅自离开,要与外界隔绝;第二是不能打电话。题目出好之后,经过审题和试测,就拿去印试题。试卷拿去印之后,命题老师们在命题点附近休整。考完一门,这门学科的老师就被放出来,可以回家了。

 

何顺华认为,上海单独命题权的获得对上海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课程教材改革目标的实现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首个涉外广告是瑞士雷达表


 

你知道吗?改革开放后,上海广告公司承揽的第一个外商广告是瑞士雷达表广告。

 

时任上海广告公司总设计师的丁允朋回忆,1979年3月15日18点,“雷达表”电视广告通过上海广告公司代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巧合的是,这天是中美建交后第一个到我国访问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出的日子,乐团访华只到上海演出一场,上海电视台当晚现场直播,而雷达表广告正是在直播前播出的。同一天,雷达表在《文汇报》上的通栏广告刊出,是手绘插画的三款表式,提示读者的是,“现代化的手表”。广告播出一周内,上海几家大的钟表店反馈,约有700多人来询问,有没有雷达表的样品,什么时候可以买到雷达表。

 

1979年3月《文汇报》刊登的雷达表广告。

 

改革开放大门一旦打开,难以阻挡。外商对中国市场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国内广告业发展迅猛。那时,南京路上出现了第一块外商路牌广告:“日本航空公司”。当时的北京长安街和上海南京路的户外广告牌,几乎全被外国品牌覆盖。

 

然而涉外广告的正名之路仍然是曲折的。距雷达表广告播出三年之后的198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西铁城手表广告,还是引起了不少非议。有权威人士指责说,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甚至有些官员要求中央电视台停播这条广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3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往事时,不能不对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感到喜悦。

 

【链接】

 

《口述上海改革创新》、《上海改革开放实录》系列书籍,是经市委同意,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全市党史系统及有关部门共同编写,以口述和专题研究形式,聚焦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典型事例,再现1978年至2012年间,上海人民在市委领导下,立足国家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

 

“上海改革开放”系列丛书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1978-1992、1992-2002、2002-2012。着重突出了经济发展领域,内容全面,如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浦东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等。“实录”部分的内容脉络清晰,且囊括了大量科学数据。有学者表示,实录是新世纪以来,专家学者想要研究上海历史的案头必备。“口述”则可从当事人描述中,了解上海负重前行,积极探索的艰辛历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如国有资产创新、四大中心建设、区县大发展等。

 

(本文素材和图片均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本文编辑:彭薇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