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记忆】赵祖康在兴国路324号

海上记忆 2019-09-02 14:0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从1958年入住,到1995年去世,赵祖康在兴国路324号度过了近40年光阴。他的孩子们也在这里结束了学生生涯,进入社会。两代人在此见证上海的沧桑变化,也在这里完成交接棒,各自出发,融入上海又一段精彩旅程。

1985年的一个夏日,刚入夜,兴国路324号花园别墅前的草坪热闹了起来。

周边的居民早早吃好晚饭都过来了。新华街道泰安居委这晚在这里举办纳凉晚会。有人带来了孩子,有人带来了蒲扇和小板凳。小花园里也来了音乐家贺绿汀,他也是一放下碗筷就过来了。坐在居民里的,还有戏剧家黄佐临、画家申石伽。这一晚,他们的身份不是知名人士,而是住在这一社区的普通居民,他们来和大家一起乘凉。

灯光亮起来了,有人在花园里唱歌,画家当场题词助兴。就在纳凉的人群里,还有一位老人,也微笑着和大家一起纳凉。他就是兴国路324号花园别墅当时的住户,时年85岁的赵祖康。

从1958年入住,到1995年去世,赵祖康在这里度过了近40年光阴。他的孩子们也在这里结束了学生生涯,进入社会。两代人在此见证上海的沧桑变化,也在这里完成交接棒,各自出发,融入上海又一段精彩旅程。

赵祖康(左)、王月英(李小姐)、钱挹珊(右)1982年在兴国路324号的花园合影


五天四夜的代理市长


1945年,以抗战结束为契机,赵祖康一家从重庆回到上海。赵国通此时5岁,第一次回到了父亲的故乡。

赵祖康在兴国路寓所

出生于松江的赵祖康从小深受孙中山“工程救国”的熏陶,立志从事交通事业,报效国家。1922年,赵祖康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道路和市政工程,并代表中国出席国际道路会议,考察了美德等地的现代公路市政建设。1931年回国后,他一直在交通部门任职,领导修建了西兰、西汉、滇缅和乐西等抗战主干线。1943年起任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战时运输局顾问。

抗战胜利后,赵祖康带着家人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兼管全上海的公园。他们一家先被安排暂住在虹口公园靠马路的一处小别墅,后自己掏钱向一位多米尼加商人租下一处位于敦信路(今武夷路)的别墅居住。

1948年底,战事吃紧,赵祖康带着大女儿和二女儿留在上海,妻子带着赵祖康的母亲、幼女和两个儿子离开上海,避居福州。正是在此期间,赵祖康开始接触在沪地下党。1949年2月,他和世交好友的女儿钱挹珊夫妇吃饭,座中来了一位朴先生和一位李小姐(真名王月英),两人正是地下党员。1949年3月,赵祖康参加中国工程师协会代表团,与侯德榜、茅以升等专家联名上书,要求各项军事活动要保护厂矿、交通、学校等设施。

1949年5月初,解放大军逼近市郊。出于安全考虑,赵祖康离开偏僻的武夷路住到留美时期的好友、交通大学冶金专家梁伯高教授位于长乐路的家中。就是在这儿,赵祖康度过了作为旧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长的五天四夜。

5月23日,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上海解放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晚,才接替吴国桢做了23天市长的陈良正打理行李准备“撤退”,匆忙之下决定让赵祖康担任旧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长,负责社会治安稳定并办理交接。

早已和地下党接触的赵祖康,将希望寄托在新中国。5月24日夜至25日,解放军占领苏州河以南整个地区,赵祖康指示各警察分局不要做任何抵抗,插白旗配合军代表接管,同时要求各局处主要负责人集中办公;25日,在民主人士颜惠庆等联系下会见中共军管会接收代表,商定照常上班、接管审核、恢复交通、保存档案等八项要求;26日上午,主持最后一次“市长办公会”传达布置各局处落实;5月28日下午,向新上海的首任市长陈毅办理交接。解放上海期间,上海市区没有一天停水停电,市民生活不受干扰,平稳进入新时代。


作为编辑部的客厅


1920年前后,兴国路填浜筑北段,翌年筑南段,以法公董局秘书名命名雷上达路(Route Legendre),1943年以江西兴国改今名,沿路多为高级住宅。

赵祖康和家人在兴国路寓所

赵国通记得,从福州返回上海后,全家一度租住在高安路16号5楼的公寓房内。1952年左右,赵祖康一家由机关事务局安排住到衡山公园北面的荣昌路(1980年改名为德昌路)36号内的干部公寓房。1955年,赵祖康担任上海市规划局局长,1957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翌年,全家被安排搬入兴国路324号花园别墅,此后直到赵老去世。

在赵国通的印象里,父亲务实、低调。在赵祖康1949年的日记里,从年中到年底,记录的满满全是工作。他看得出,父亲是高兴的。

建国初期,赵祖康一直忙着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抢修上海的海塘、机场,实施肇嘉浜棚户区的改建和工人新村的兴建,规划修建人民广场、西郊公园,修通诸多主干道路。1958年入住兴国路后,担任副市长的赵祖康每天从这里出门上下班,每晚10点左右入睡。此时,几个孩子正是求学阶段,赵国通的三个姐姐分别考进北大、清华,赵国通考入同济大学。

他记得,父亲对子女的功课抓得很紧,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作业进展。但凡有利于求知的正当要求,赵祖康都会满足。看到赵国通喜欢动手,赵祖康就为这个儿子买了飞机模型制作材料,并对他的爱好多加鼓励。小儿子赵国屏住进兴国路时才10岁,他特别喜欢养小动物,赵祖康就允许孩子在花园里养鸡、鸭、羊,甚至允许他养了一整箱蜜蜂,让他进行动物养殖观察。

但在随后的“运动”中,赵祖康被迫停职。已过六旬的他顶住压力,召集了当时靠边站的许多专家、教授、老工程师到家里,将兴国路住所一楼的客厅作为编辑会议室,组织了《英汉道路工程词汇》的修订增补工作。这本书后来于1978年重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专业参考工具书。


这里走出一个院士


1982年,兴国路324号,一位曾影响了赵祖康人生轨迹的“故人”出现了——1949年2月曾同桌吃饭的“李小姐”,即王月英,和赵祖康的朋友钱挹珊一起来看望赵祖康。他们在花园里留下了一张跨越33年岁月的合影。

也是在这幢花园别墅里,赵祖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子女们的人生轨迹。

二女儿赵国明从北大俄罗斯文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至今在当地工作。赵祖康1961年春节后出差广东时惦念爱女,填词“蝶恋花”一首《怀同儿(国明小名)初赴内蒙古工作》:我向南行儿向北,南北迢迢,万里同春色。处处红旗情激越,临行“革命”叮咛说。

赵祖康还特地去书店买了一幅“昭君出塞”的仕女图,挂在床头墙上,每天起床看一眼。赵国通记得,1963年寒假,国明姐怀孕临产前回到兴国路家时,瘦得才七十来斤。

1979年秋天在兴国路324号家花园赵老夫妇跟长子国通夫妇孙女们留影

小儿子赵国屏没能像哥哥姐姐一样参加高考,而是于1969年赴安徽蒙城插队。他把对生物科学的爱好也带到了农村。在田头,他用粪做颗粒肥,进行过杂交玉米制种实验,还偷偷阅读《美国农业概况》。“文革”结束后,1978年,赵国屏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后又考入中科院上海植生研究所,1983年被选拔赴美深造。1990年,赵国屏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但为了等待同去的妻子也读完博士课程。赵国屏希望在美国再待几年。

赵国通记得,那段时间,素来温和的父亲多次要求他代写家书,连番催促,要求通过博士答辩的赵国屏快些归国。他对赵国通说:“我已经90岁了,我要看到赵国屏回来,他是公派的!”赵国通只得向赵国屏挑明:“他没有亲眼看到你回到他身边不放心!死不瞑目!”1992年,赵国屏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中科院,此后一直在生物工程研究领域工作,陪伴父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的确遵循父亲的志愿,将毕生所学用于报效祖国。由于领导团队在人类基因和“非典”演变基因方面做出的优秀成果,赵国屏于200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赵祖康(1900年—1995年),松江县人,道路工程及市政规划专家。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上海解放前夕任国民政府最后一任代理市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工务局局长,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2年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

赵国通1940年出生于重庆,赵祖康长子,上海市政府参事。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赵祖康夫妇在兴国路寓所
图片来源:均赵国通 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