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前20大国中的第一名!《柳叶刀》:两成中国人死于吃错饭?

纵览 2019-04-14 21:0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科技日报 生命时报
14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黄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说‘两成人死于吃错饭’,夸大其词了。心血管、肿瘤是很复杂的慢性病,是多种危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能把吃错饭作为死亡的唯一致病因素。”

近日,《柳叶刀》杂志发布了全球饮食领域首个大规模研究,通过分析195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饮食结构,从中找到了“吃出来”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而对这项研究的一种解读,让国人最为瞩目——“20%中国人死于吃错饭”!

 

14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黄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说‘两成人死于吃错饭’,夸大其词了。心血管、肿瘤是很复杂的慢性病,是多种危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能把吃错饭作为死亡的唯一致病因素。”

 

《柳叶刀》所发文章到底表达了怎样的内容?“20%中国人死于吃错饭”的惊人观点是如何产生?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

 

 

近日,《柳叶刀》杂志发布了全球饮食领域首个大规模研究,通过分析195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饮食结构,从中找到了“吃出来”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因为“吃太咸”而死亡的人口达300万,与“杂粮吃太少”而死亡的人口相当,还有200万死亡的人口则因为“水果吃太少”。

 

这被解读为: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皆因“吃错饭”,中国的比例更高。更有甚者指出,研究针对中国的部分给出了一个可怕的结果——20%中国人死于吃错饭!

 

1

两成中国人死亡与不健康饮食有关?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歧义?

 

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是中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杀手。2016年,全球范围内,死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2.26%和16.32%。

 

“我国慢性病形势严峻,数据显示,由慢病造成的死亡已经占国民总死亡的86%,已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平均值68%,其中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已占慢性病死亡的一半以上(占慢性病死亡的51%,占总死亡的44.2%)。”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表示。

 

预期,中国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肺癌)人数将增长2-3倍;到2030年,将有3177万脑卒中病人,防控形势将非常严峻。

 

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最大的特点是潜伏期长、病因复杂,由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比如不健康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黄涛说。

 

《柳叶刀》杂志发布的研究明确指出不健康的饮食对健康的危害,并指出与死亡相关的最主要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包括:吃太咸、吃五谷杂粮太少、吃水果太少

 

通过上图数据可以看到:因为饮食结构问题导致死亡的,前三位分别是高盐、低全谷类和低水果饮食。

 

但是,不健康饮食习惯不是唯一死因,更准确说应该是两成中国人的死亡与不健康的饮食有关。所以,国人除了改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更不能忽略其他心脑血管和肿瘤的危害因素。”黄涛说。

 

“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加剧,老年病多发;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危险因素的人大量增加;肥胖是慢性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向儿童蔓延。摄入与消耗不平衡、畜肉及油脂消费快速增多、粮谷类消费逐步减少,蔬菜摄入量明显减少,水果摄入量明显不足,体能消耗过少是造成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重要因素。”王陇德说。

 

2

饮食习惯及结构的改善很重要

 


 

柳叶刀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柳叶刀》杂志发布的研究指出,2017年,全球范围内,大约1100万人口的死亡(约占总死亡的22%)与饮食相关,其中1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91万人死于肿瘤,以及33万人死于2型糖尿病。另外,在全球21个地区中,与饮食相关的心血管死亡率最高的是中亚地区,与饮食相关的肿瘤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东亚

 

紫色块是地球上饮食结构引发死亡率最低的区域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单一饮食因素对死亡的影响程度。在所有与饮食相关的死亡中,一多半的死亡与吃太咸、吃全谷类食物少以及吃水果太少有关。更重要的是,高盐摄入是中国人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全球范围内,改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对预防疾病很重要。”黄涛说。

 

应该怎样正确科学地理解这篇文章?

 

“正如文章总结的那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许多慢性疾病相关,对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重要影响。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所采纳的数据主要来自观察性研究的自报饮食数据,因此,该研究的因果效应证据不足,并且测量误差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导致高糖和高脂两大危险因素被忽略的主要原因。”黄涛表示。

 

正确认识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是由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很重要。

 

不健康的饮食不是唯一死因,抽烟、运动少、环境污染以及遗传因素也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疾病和死亡,除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同样重要。”黄涛强调。

 

3

你以为的好习惯可能并不健康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植物油的热量非常高,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热量要高出猪肉一倍多,是鳗鱼的4倍多;一次大量的剧烈运动,也不能替代其他几天运动所带来的健身结果……有时候,人们以为的好习惯可能并不健康。

 

比如,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经常吃水果的比例偏低。他们认为,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

 

“其实水果含人体必需而不能自合成的矿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防止细胞衰老的维生素,及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可溶性纤维果胶等。”王陇德建议,由“先吃饭后吃水果”改为“先吃水果再吃饭”。将水果放在饭前,可以保证快速消化,有效帮助控制热量、补充膳食纤维、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少吃是否就能减肥?“少吃只能影响免疫功能,而且体重还会反弹。”王陇德说。

 

大量出汗能否减肥?对此,王陇德表示,人体中的水分主要在体液和肌肉细胞中,而不在脂肪细胞中。大量出汗后会出现口渴感,导致大量饮水,而后迅速恢复原体重。排出汗液的好处,是可以带走部分代谢废物,但不坚持适量运动,只想通过大量出汗实现减肥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科学饮食‘八字方针’。调整、维持、控制、增加。”王陇德说,要把握好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每天至少吃五种蔬菜和水果;先吃水果后吃饭,调整进食程序;要高纤维素摄入和食物多样化,只要身体状况可以,每天吃一顿杂粮,玉米、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等;控制肉、油、盐的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增加水果、奶、谷类、薯类。

 

“同时,不吃发霉食物,限制高能量密度食物,避免含糖饮料,限制红肉摄入,避免加工的肉制品。要通过膳食本身满足营养需要,不推荐使用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王陇德强调。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

 

全球吃饭报告来了!《柳叶刀》:20%以上中国人死于“吃错饭”

 

你会吃饭吗?

 

看到这个问题,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饭,谁不会吃?!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很多人的饮食习惯,正在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4月3日,《柳叶刀》发布了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据估计,2017年有1100万人死于不健康的饮食结构,死亡的原因包括1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91.3万人死于癌症,近33.9万人死于2型糖尿病。

 

更令人不安的是,中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比高糖高油饮食的美国高了许多。我们结合这项研究并采访营养专家,揪出错误的饮食习惯,守住一日三餐里的“健康关”。

 

受访专家:

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学教授  程义勇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主任  冯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  唐墨莲

 

1

中国式饮食被连续点名批评

 


 

这项研究发布了一张“因饮食结构问题引发的死亡率的世界形势图”。

 

2017年每10万人群饮食相关疾病死亡率

 

如图所示,发病率按紫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的顺序依次升高。

 

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倒数第二档——橙色,看上去似乎比周边红色覆盖的区域好一些,但统计数据却不容乐观

 

《柳叶刀》在原文中连续两次点名中国:

 

在2017年的统计中,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的第一名

 

《柳叶刀》研究原文截图

 

2

3种吃法最毁国人健康

 


 

这次的统计结果,颠覆了我们以往对错误饮食习惯的印象:原来对健康伤害最大的不是吃太多糖和油脂,而是吃错了钠(盐)、杂粮和水果

 

盐超标

 

中国的每日食盐摄入量,远远超过了《柳叶刀》推荐的3克。作为杀手榜上第一把交椅,高钠饮食是导致中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水果吃太少

 

在每日水果摄入量方面,东亚国家甚至没达到及格线(每天100克),更别说最佳推荐量250克了。

 

杂粮摄入不足

 

东亚国家杂粮摄入量也低于及格线,离推荐量的每天125克相差甚远。

 

据《柳叶刀》统计,光是2017年一年,因为高钠饮食而死亡的人口就有300万,因为杂粮吃太少而死亡的也有300万,还有200万因为水果没吃够而亡。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饮食问题导致的,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

 

而那些被我们日常警惕的红肉、加工肉类、含糖饮料甚至反式脂肪,反而在死亡贡献里排行靠后。

 

3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知道原因,改变我们的饮食其实并不难。《柳叶刀》在文章中附上的食物推荐量中提到了食盐、水果、杂粮,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食物最佳摄入量
种类

最佳摄入量

(最佳范围)

定义
食盐

3 克 (1–5克)

/
水果

250 克 (200–300 克)

新鲜、冷冻、煮熟、罐装或果脯,不包括果汁和盐腌或腌制的水果
杂粮

125 克(100–150克)

从谷类、面包、大米、面食、饼干、松饼、玉米饼、煎饼和其他来源获得的全谷物

 

(1)减少食物中的盐

 

饮食中的钠摄入,大部分来自食用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摄入盐少于6克,《柳叶刀》要求更严格,认为最佳标准在3克左右。

 

生活中,你不妨这样限盐。

 

 

 

 

 

 

(2)多吃水果

 

《柳叶刀》对水果的推荐量是每日250克左右。国人水果摄入量少,可能与传统的饮食文化有关,水果并不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膳食组成。

 

增加水果摄入,你可以遵循这几个原则。

 

 

(3)用杂粮替代精米白面

 

每天125克杂粮其实不多,对于中国人来说,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比较容易可以接近这个目标。

 

不同年龄段人群粗粮的摄入有所差异。

 

 

 

 

 

 

慢性病不是一顿饭招来的,想要健康的身体,一定要长期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情

 

参考文献:

 

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April 3,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9)30041-8

 

Nita G Forouhi, Nigel Unwin. Global diet and health: old questions, fresh evidence, and new horizons. The Lancet, April 3,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9)30500-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