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江阴路将“变脸”:探索风貌保护,植入丰富文化与生活功能

浦江眼 2018-10-30 06:2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邓新海
这条“人气老街”,能否以另一种姿态重现荣光?

江阴路,曾是上海有名的花鸟市场,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随着花鸟市场搬离,江阴路早已回归寻常社区的平静。不过,新一轮更新已在江阴路街区悄然启动。记者日前获悉,南京东路街道正通过对江阴路及其所在街区的基础设施、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进行微更新,植入更丰富的生活与文化功能,探索街区的历史风貌保护,循序渐进地改善里弄社区的面貌。

 

“微更新”探索从小区向街区延伸

 

江阴路街区由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威海路——成都北路围合而成,占地约10.8公顷。街区内最有名的就是江阴路,贯穿整个街区,位于黄陂北路和成都北路之间,短短200多米,却诞生了上海第一处专业花鸟市场。

如今的江阴路。唐烨摄于今年7月

江阴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填浜筑路形成,最初以英籍跑马厅官员命名为“孟德兰路”。1943年,江阴富商葛凤池搬来此处,葛凤池资助穷苦百姓、修桥铺路、造福乡里,受民众爱戴,这条路也因此更名为“江阴路”。1962年,在南京西路近新昌路处,开设了一家花鸟商店,经过多年发展,至1979年,江阴路已成为上海第一家专业花鸟市场。1990年,江阴路市场改旧式棚摊为入市经营,规模达到顶峰。2001年,江阴路市场改造,大部分店铺移地别处。

 

 

记者日前来到江阴路,只见不宽的道路两边大都是石库门里弄,红砖褐瓦的新里、白墙红窗的旧里各具风情。但整条路看上去比较杂乱:从里弄内随意拉出来的电线在马路上空缠绕;沿街一些经营花鸟鱼虫的小型店铺敞开着大门,摆放着水缸以及毫无美感的塑料容器;各种缺乏设计感的店招店牌,褪去了颜色。从江阴路由东向西望去,背后便是南京西路商圈的高端商务楼,繁荣繁华;对比之下,江阴路的时间似乎静止在多年前。

 

距离江阴路200多米,有一个名叫顺天村的老式洋房小区,建于1936年。 当年张幼仪从欧洲留学归来,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一职,顺天村便是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职工宿舍。

 

昔日江阴路。图片来自江阴纪事

“去年,我们在辖区内的承兴里等里弄小区试点过微更新,效果很好。今年,在顺天村调查时发现,居民对微更新的呼声很高,但限于小区内部的更新,居民还是觉得获得感不够高。”街道负责人说,因此,今年街道将微更新从顺天村小区延伸到街区,涉及江阴路以及周边街区,探索美丽家园与美丽街区联动的微更新。

 

江阴路街区,毗邻上海大剧院和上海历史博物馆,里弄建筑与现代建筑混杂,也延续着居民不同的生活形态,街道希望将江阴路街区打造为“真实的城市历史馆”:在保持建筑与街区时间感的同时,希望通过微创式的改造,在街区中融入更多符合当下生活观的内容,激发产业业态、生活形态中的活力,同时将文脉挖出来、将艺术引进来、让文化沉下来。

 

重现历史风貌,构建共享空间

 

老式小区缺少公共空间是共性问题,顺天村也是如此,在调研中,居民提出,希望有休憩、纳凉的公共空间。不过,空间是个问题,街道与设计师实地走访后,见缝插针为居民打造公共空间。

顺天村的小区门头改造前,现代造型破坏整体风貌。唐烨摄

小区有一条弄堂本来有个镂空设计的门头,有些破败,也没什么使用价值,将被改造成藤架,沿着藤架两边摆上公共座椅,当紫藤爬满藤架,这里便是一处公共纳凉点;有两幢楼之间有条5、6米宽的过道,未来将沿着两边的围墙种上翠竹,过道上搭建富有设计感的铁架,又是一处公共空间。

 

顺天村有故事、有历史,但时间变迁,小区很多细部都被人为改动过,微更新中将尽量恢复小区的历史风貌。

 

几个出入口如今造型现代,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协调。如,靠近成都北路一侧就有一个主要出入口。门口显眼处有物业收费亭、门卫亭与水泵房,让出入口显得有些局促。物业收费亭利用率不高,每周两次物业公司会派人在这里等待居民上门缴纳物业费;门卫亭与水泵房外观老旧,与老洋房的风格也很违和。在微更新中,物业收费亭将被拆除,功能并入门卫亭与水泵房中,对后者则将进行了外部更新,与周围环境一致,同时对出入口进行修缮、恢复雕花,当年的风貌将重现。

 

如今的小区都相对独立,不同小区居民之间少有交集,居民对街区的感受度与归属感普遍不高。此次微更新的最大亮点是盘活与改造原来街区上的一些“死角”,为居民打造新的共享空间。

 

街区内的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改造前后。唐烨摄、南京东路街道提供

重庆北路328弄7-11号,是条小马路,两米多宽、近百米长,直通江阴路。小路上穿行的居民较多,但路两侧除了高高的小区围墙与几户人家的大门,没有什么风景可看。在微更新中,这里将打造一处“曲径通幽”的场景。在入口处进行一些修饰与装点,形成一个富有仪式感的门头;走进去,围墙两侧用彩绘等方式进行美化;街道还租下小路旁一幢建筑底楼,将开设一个共享空间,提供社区居民感兴趣的服务与活动。

重庆北路328弄“曲径通幽”改造前后。唐烨摄、南京东路街道提供

街道打造的共享空间,提供居民感兴趣的服务与活动。南京东路街道提供

顺天村靠近成都北路一侧的外墙旁有一幢二层小楼,原来被租出去从事一些低端产业。这次,街道收回了物业,与设计师一起对小楼进行改造。给小楼装上落地玻璃,让内部通透起来。在这里建造一处小型展示馆,首期展示江阴路街区的历史变迁,未来交给居民区运作。街道希望这里成为一个双向的“窗口”,让社区生活与城市文化形成积极互动,不但社区居民可以进来参观交流,沿途经过的行人也可以走进来了解街区。

 

让“人气老街”重现荣光

 

江阴路曾是上海人周末游玩“圣地”,在此次微更新中受到更多关注:这条人气老街,能否以另一种姿态重现往日的荣光?

 

第一次来到这条路,街道工作人员有些泄气:寻常市井人家气息、沿街业态低端、街面形态杂乱,微更新从何入手?

 

不过,一圈走下来,意外发现的两家店铺,给了他们启示与信心。一家是青年旅社新易途,内部别有洞天:玻璃餐厅、小桥流水的花园、错落分布的客房。据说,这家青年旅社经常有国外背包客慕名而来。另一家是玛诺利娅主题幼儿园,高挑的欧式门面、复古的雕花黑漆大门,看上去非常气派,幼儿园定位相对高端。“没想到在江阴路这样的街区环境中,会有新易途与玛诺利娅这样的业态生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江阴路的商业价值。”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江阴路处于黄浦区今年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一带一路一环”(外滩金融集聚带、南京路、环人民广场圈)区域内,也是今年黄浦区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架空线入地等项目在江阴路推进。在这些“基础”改造项目上,街道再推进微更新,将进一步提升江阴路的品质。

 

街道请来专业设计师,经过多次实地探访、与居民的沟通,为江阴路确定了微更新策略:从物理形态调整入手,带动业态转型,实现文化营造与功能重塑。

如今的江阴路。唐烨摄于今年7月

江阴路上有家“迷你宝贝”宠物用品店,气派的雕花门头在一众形态各异的店招店牌中格外醒目。这家店的门头是几个月前恢复的。

 

由于历史原因,江阴路沿街很多体现石库门元素的门头,被遮挡或经过改造。连着几天,拿着从档案馆调出来的图纸,街道工作人员与设计师一家家上门查看。哪里是门头、哪里是窗,都对照着图纸找出来,下一步他们将与店主沟通,逐步恢复这些有特色的门头等石库门构件,同步改造店招店牌,再现江阴路两旁里弄建筑的历史风貌。

 

考量一个街区的活力,人气是一个重要维度。江阴路显然缺少人气——如今,沿街小店以批发为主,少有散客会来买花鸟鱼虫。街道与设计师希望,能通过一些人性化设计,创造吸引人走进、让人愿意驻留的内容。

 

新易途青年旅舍。唐烨摄于今年7月

在靠近黄陂北路的街口处,将打造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作为引导行人走进来的标识;利用路边零散空间,增设一些绿化与休闲座椅,让人有可以休憩的地方。街道与设计师甚至设想,是否可以像国外一些特色街区那样,在管理有序的情况,准许商业适度外摆到路上,创造独特的商业街景;取消上街沿、拉平路面,打造适合人慢行的街道。

 

商业形态的调整升级是最难的;但一些市场力量看到了江阴路的潜力。最近一家教人画插画的小店,就有意入驻沿街的一处店面。“随着街区品质的提高,我们相信,沿街小店店主会自发调整业态。”街道负责人说。

艺术家妙笔下,邮局变了样。南京东路街道提供

不久前,一场艺术绘画活动在街区举办。在重庆北路328弄7-11号“曲径通幽”空间内,艺术家带领着社区居民共同创作,留下对这个街区的最美记忆。微更新的目的,是增强街区内的人的归属感与认同度。在设计阶段,街道牵头开展“人人都是设计师”的座谈,和居民共同挖掘街区的共同记忆和故事;在实施阶段,联动国际艺术节的进社区活动,将高品质艺术作品引入街区微更新中,还联合街区内的邮局、电力公司与明天广场等单位参与其中。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题图来源:南京东路街道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