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十五年,在这里读懂时代

话媒堂 2018-08-22 14:3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迪 贺叶 李志贤 肖书瑶
上海书展已经成为了上海市文化品牌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不仅有“数量”,更有含金量和历史的分量。你还记得十五年前的流行的大作、大咖吗?

上海书展昨日闭幕。从2004年第一届上海书展开幕,如今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书香弥漫十五年,参与人次翻了一倍,书展零售额翻了近5倍,文化活动今年达到1150场。上海书展已经成为了上海市文化品牌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不仅有“数量”,更有含金量和历史的分量。你还记得十五年前的流行的大作、大咖吗?

 

2004-2005

 

2004年,第一届上海书展确立了“立足上海、面向华东、服务全国”的宗旨,对外地出版社实行零租金招展、零距离进入的优惠措施,把展馆最好的中心场地提供给各地出版社,突出了上海书展的“全国”概念。之后各届一直延续这种做法。第一届上海书展,除上海的四十余家出版社外,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其他24个省市的130余家出版单位。

不同的人对书展有着不同的记忆和感受,连续十多年服务上海书展的工作人员汪耀华曾分享了自己的意外经历。他在第一届上海书展的日程里,曾抓到一个窃书的男子,从他包里搜出了800多元没有付款的图书,是这届书展抓获的标的最高的“孔乙己”。即便有这些意外时刻,有时也会感到疲劳与烦恼,“但我一直享受着上海书展”——汪耀华这么为自己的回忆定调。

2005年,上海书展发布“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当年,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拔得头筹。参加现场签售的余华是这样形容2005年上海书展的:“原来想到《兄弟》可能会火,但没想到会火成这样。这要是换在别的地方,我是不敢想的。”

随后,这份书单逐年更新。

2005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06-2007

 

2006年初,《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之《易中天品三国》正式开播,一时间,“易中天”和“三国”成为当下人们议论的话题。而《三联生活周刊》登载的一篇将他称为“学术超男”的文章,给了他一个耐人寻味的头衔。2006年与2007年,连续两年,学者易中天的《品三国》均出现在上海书展的“十本新书”书单中。在书展的签售活动中,有3000名观众辛苦排队,只为求得易中天的签名。

2006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07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08-2009

 

2008年,上海书展首次尝试打出“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概念,意在通过上海书展的品牌优势和上海自身的市场优势,吸引全国新书到上海首发,再从上海推向全国市场,逐步把上海书展打造成新书首发的大平台。此外,在上海新华传媒旗下的门店,这些首发的重点书籍还设立专柜销售。

2008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09年,上海书展回归上海展览中心,还首次设立区域分会场和网上分会场,并设立快递服务点,放置了临时座位,预备小推车雨披等,大大方便了市民读者。

在这次书展活动中,英国前“第一夫人”切丽·布莱尔携《道出真我》一书亮相。隔天,这本回忆“第一夫人”之路的自传作品夺下单日销量冠军。

在《人民的名义》爆火的八年以前,王跃文讽喻官场大染缸的小说《苍黄》就已经大获成功,官场文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2009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10-2011

 

这两年,莫言可谓是上海书展最受欢迎的作家了。2010年,莫言的文集被上海书展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前十部作品之一。2011年,他则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他又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

2010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11年起,羽翼渐丰的上海书展正式从区域性书展升级为全国性书展,首次举办了首届国家级阅读论坛——“书香中国”阅读论坛,并首创了 “上海国际文学周”。此届书展的便民服务也进一步升级。比如,在书展很多角落都设有图书查询系统,在序馆的旁边还设有图书快递服务点,书展还为读者准备了几万个拎书搭攀、几百辆手推车、数千件一次性雨披和若干沙发及坐垫,真正让读者在书展中体验到“拎书累了有搭攀,逛展累了有沙发”的温馨服务。

这一年的影响力书单上榜了多本政治类书籍,引发了关注。

2011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12-2013

 

2012年,上海书展首次在场内新增WiFi免费上网全覆盖,设立寄书处,并引入优惠快递业务。影响力书单刚柔相济,既有历史回忆和时政思考,也有从纪录片里走出来的“网红”《舌尖上的中国》,大洋彼岸陨落的苹果教父“乔布斯”自传。

2012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13年,上海书展迎来了最为珍贵的中国文化名人藏书票,《纸上落英——中国文化名人藏书票》在上海书展第二活动区展示,从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馆藏中精选作品165枚,引来作家赵丽宏、学者陈子善、翻译家周克希等文化名家多次参观,这是中国文化名人藏书票首次在上海书展上的专题展出,同名书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首发。

这一年,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在书展首发,这套伴随着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科普经典丛书,在上海书展上推出其最新版(第六版)。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分18册,共收录4500多个热点问题,由115位院士、700多位科学工作者花费两年时间写成,其中90%为新问题,将近1/10没有标准答案,引起读者的热烈关注。

2013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14-2015

 

“被二维码包围”,这是许多读者走进2014年上海书展的第一印象。几乎每个展台、每家出版社、每本新书的宣传海报,都在最显眼处印上二维码,不遗余力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吸引更多读者。不少出版社派出专人负责吆喝,让读者拿出手机,扫一扫该社的二维码,不少还配套设置了奖励环节。位于中央大厅旁的世纪出版展台,还出现了“报刊二维码扫描墙”,更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扫码。

这一年,主题图书的销售情况特别好,经过几次补货,才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据统计,这次书展共展出500多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图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图书的热销,几乎成了本届书展最大的亮点。

2014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15年起,上海书展不再直接公布观众人次与图书销售额,上海书展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上海书展不想搞数字竞赛,而是更看重品质。

当年,类似《秘密花园》这类涂色书在上海书展大行其道,然而与出版业追逐风潮相反,读者却兴趣不再。

2015年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2016-2017

 

在2016年上海书展上,《机器人时代》、《机器之心》、《智能社会》、《2049智能崛起》、《智能穿戴》、《第四次工业革命》等一系列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作品,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人工智能”主题渐成出版市场的一大热点。

而2017年的上海书展则特别增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图书展销馆,向十九大献礼。此外,当年的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以“科幻”为主题,邀请科幻领域的活跃名家。比如美国科幻作家、雨果奖和星云奖得主迈克雷斯尼克,美国畅销科幻“柯罗诺斯系列”作者瑞萨沃克,美国华裔科幻作家陈致宇,日本作家、直木奖得主林真理子等,与中国作家李敬泽、陈村、裘山山、韩松、王晋康、毛尖等人开展文学对谈。

近两年,上海书展不再推出“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在此,我们为大家带来由解放日报社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近两年书展前联合推出的《解放书单》,了解这个时代的印记。

2016年《解放书单》

 

2017年《解放书单》

 

 

2018年《解放书单》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刘璐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