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跨“社区、校区、商区”的小市政道路,如何成为承载民生温度的“幸福之路”?11月12日,“聚势共识 共绘最美回家路——万航渡路676弄共创计划阶段分享会”在万航渡路小学举行。
来自静安区相关职能部门、曹家渡街道各科室、交警、派出所、设计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学校、家长、居民代表等齐聚一堂,以对话凝聚共识,以行动共筑美好,为这条路的升级改造按下“加速键”。
一条路串联起民生期盼
万航渡路676弄内有万航渡路小学、曹家渡街道图书馆新馆、曹家渡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周边还有大量小区居民楼、有曹家渡商圈。每到下午放学时段,这条200米左右的小市政道路周边就会变得特别拥挤。
万航渡路小学活动现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社区宝藏实验室”的试点初心和历程。记者看到,在未来愿景区,近60幅“我的回家路”学生绘画作品及40余份学生提案,用童真视角勾勒出对道路的美好期待。
“我希望,我们的回家路可以更加美观和安全一点。”五(5)班的 李博雅了介绍自己的提案,她说,“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绿化,两侧的墙面也可以增加一些墙画,让这条道路变得越来越美。”五(4)班的王艺萱希望可以在路口有志愿者,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应对人流和车流比较大的情况。五(4)班的徐蔚方则从实用性上进行了设计,希望在校门这一侧增设雨棚,家长可以收起雨伞,节约空间,让通行更加顺畅。
分享会上,学生代表介绍提案思路,讲述对安全通行、环境美化的美好心愿;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生活服务中心代表等先后发言,从家庭关切、社区生活、便民服务等不同维度,分享了对这条路的所见所感与核心期待。大家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安全应对、通行优化、停车治理、美化美观、多方共治等问题上。
各部门联动回应关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部门回应环节,街道管理办介绍了小市政道路片区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思路;设计单位详细解读了小市政专项与美丽街区工作的衔接要点,勾勒出道路升级的具体蓝图;交警部门从专业角度解答了交通秩序管理、标识设置等热点问题;城运中心则回应了如何将该路段纳入日常网格管理,实现长效治理。各方发言和各部门的回应,勾勒出“最美放学路”的温暖模样。
万航渡路小学方面表示,万航渡路676弄是学生们每日求学往返的必经之路,道路的安全与畅通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出行保障,学校始终高度关注这条路的治理提升。前期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提案创作、开展道路安全主题教育,就是希望让孩子们成为道路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
未来,学校将持续联动家庭、社区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项优化举措,助力打造一条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的“平安求学路”,让道路不仅是通行通道,更成为充满教育意义与人文温度的成长空间。

从“共话”到“共行”
活动梳理出“立即可做”“需硬件提升”“社区治理长效跟踪”三类行动事项。参会各方代表写下未来3至6个月内计划推进的2至3件实事,张贴到“向前一步”共识版上,形成了可视化的《“向前一步”计划清单》;现场其他嘉宾也通过投票,选出了最期待落地的3项事项,为后续工作排序提供了重要参考。上海市社区基金会专家对活动进行了专业点评,肯定了多方共创的治理模式。
据悉,万航渡路676弄作为连接多方的关键通道,承载着孩子们的求学梦、家长们的关切心、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此次阶段分享会的举办,不仅搭建了多方沟通的桥梁,更形成了“政府主导、社校协助、居民参与、专业支撑”的治理合力。
下一步,各方将按照达成的共识,稳步推进文明停车倡议、联合巡查、硬件设施升级、季度联席会机制建立等工作,协同推进,让“最美回家路”从愿景变为现实,用实际行动守护童年欢乐、化解生活不便,为基层社区共治提供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