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 > 文章详情

复旦硬核科技,闪耀央视科晚!

转自:复旦大学 2025-11-02 13:19:59

科技与艺术的极致想象

江海汇流处的硬核浪漫

复旦人携硬核科技成果

亮相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

联合制作的

《CMG科创晚会》

从实验室到央视舞台

从复旦校园到长江入海口

复旦人共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复旦沃土:让创新人才自由生长

常说“学在复旦”“玩在复旦”

何以“创在复旦”

复旦科技成果馆出口处的

120个面向未来的科学问题

何以解决?

我们正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从“专业”变为了“项目”

为的是什么?

无功利之用

有经世之用

擅务实之用

堪复兴大用

在题为《让创新人才自由生长》的演讲中

金力校长寄语学子们:

期待大家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RAP搭档:“光华一号”有了灵巧手

learning by doing,我们干中学

文社理工医,学科交叉万难解

AI for innovating,赋能千百业

六大创新学院,跨界融合探前沿

始自深研实验室,走向寻常百姓家

守正创新立志远,开福泽万户的花”

五位复旦学子通过一首原创RAP点燃舞台

《光华New Start Freestyle》 他们唱出心声:

新质生产,科研为民,还看复旦今朝

乐队成员从左到右依次:

吴尚恒 徐磊 蒋翌铉 郭皓铭 李坦钊

他们的搭档“光华一号”

情感陪护型机器人

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刘力政老师揭秘:

它不只干活,还能心理陪护、提供情绪价值

一双灵巧手,握、抓、夹、勾样样行

仿生章鱼触手设计,窄缝中勾钥匙轻而易举

贴心设计,温暖助力康养生活

星河交响:“复旦一号”向光而行

一首《向光而行》

他们用歌声传递梦想

抬头仰望

“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

在太空翱翔

“复旦一号”卫星主载荷总设计师杨洋老师介绍:

捕捉太阳耀斑爆发的瞬间

五个毫秒时间分辨的爆发紫外图像

是太空探测器首次在如此短时间

捕捉到太阳耀斑紫外光谱的变化

像CT一样精密的观测数据

与澜湄流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科研工作者共享

助力共解太阳活动之谜

和声魔术师:唱响《赛博上海情》

M.I.F.A乐团表演,表演者从左到右依次:曹安巽 周欣洋 唐许飞扬 孙凡 陈佳冶 朱琪蔚 朱朕辉 邓志云

在“科晚”舞台上闪耀的

还有M.I.F.A人声乐团

“Music in Fudan Air”

成立于2025年夏天

灵感来自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一次排练中的即兴和声

有人起调,有人应和

默契自然流淌,乐团由此诞生

在《赛博上海情》节目中

他们用青春人声编织艺术色彩

让创新基因,跃动在每一个音符中

科晚走进高校,首站来到复旦

今年春夏

总台“科晚”·《创新进行时》走进高校系列启程

首站走进复旦大学

带全国观众探秘百廿学府的创新基因

在复旦的创新沃土上

每个故事都跃动着创新的脉搏

文理“天团”联手“复活”千年古纸

电池医院“一针”再生报废电池

手外科4万根神经“微雕”拯救偏瘫

情绪机器人、VR儿科、机器梦工厂等

前沿探索齐头并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院士寄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打卡地标)

探索未知、跨界破界

创新创造、追求卓越

复旦人步履不停

来       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科创晚会》

组       稿

党委宣传部

文       字

崔雨晴 李沁园等

编       辑

戚心茹

责       编

戚心茹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