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记得澄心似最初|上海微系统所四任所长邹世昌、江绵恒、封松林和王曦回顾创新之路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8-07-22 11:58
摘要:变的是岁月年华,不变的是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感,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力。

遍寻来路与前途,记得澄心似最初。从1928年建于农田之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到今天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变的是岁月年华,不变的是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感,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力。日前,上海微系统所四任所长邹世昌、江绵恒、封松林和王曦,在纪念建所90周年报告会上回顾了在任期间的重要工作片段,串起了改革开放后上海微系统所走过的创新之路。

 

常常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又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年87岁的邹世昌院士,195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微系统所,当时叫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他参与的最重要工作是由已故吴自良院士领衔的“甲种分离膜”项目,这是解决我国重大工程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那时候我们所有什么条件和基础?可以说几乎什么都没有!我们硬是把这块骨头啃下来了。”

 

邹世昌1983年担任所长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比较困难。上海微系统所已从传统的冶金逐渐拓展至半导体信息技术方向,并艰难探索“材料®器件®系统®应用”这一创新之路。那一阶段,上海微系统所面临着科研经费入不敷出、研究队伍稳定等多重挑战。除了有一批不计个人得失、爱岗敬业的科技人员,所里通过大胆提拔任用年轻人、多渠道筹措发展经费、产业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措施,维持了微系统所的发展局面。“我们常常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又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靠的还是坚强的信念、百折不回的意志以及团结进取的精神。”

 

建所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学科调整

 

1997年7月,留美归国的江绵恒博士担任上海微系统所第四任所长。他上任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着手推进了建所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学科调整,为研究所的发展重新定位。

 

解放后,上海微系统所解决了攀枝花钢铁厂等的冶炼难题,上世纪60年代,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第一块双极型集成电路成为我国集成电路工业的重要突破。即将进入21世纪,上海微系统所该往哪里走?所领导班子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与130多位干部职工座谈交流,深入调研。通过对国家战略的深刻剖析,结合多年的技术积累,上海微系统所将学科领域调整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确定了微小卫星、无线传感网、未来移动通信、微系统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技术五大学科方向,凝练形成了“以系统为牵引,系统带器件,器件带材料”的发展战略。这一次重要转型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打造了一批在国家事件中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的代表性成果。“关键还是要改革创新,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攻坚克难,打造‘百年老店’。”

 

打出了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移动视频电话

 

 

2002年5月,封松林担任了上海微系统所第五任所长。过去所里的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在改革创新中,历经研发和融资困难,发展了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

 

2003年10月,“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成功发射入轨,主要研制任务由上海微系统所和上海技物所承担。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10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从此开启了我国微小卫星的事业。汶川大地震时,唐家山面临随时决堤的险情。上海微系统所自主研发了MiWAVE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打出了震后第一个移动视频电话,并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视频及时传送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了上海微系统所与无锡共建的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传感器信号分析、浦东机场防入侵系统和利用传感网实现智能家居的应用模拟演示。2010年3月,依托上海微系统所在物联网的研发力量,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推动了上海信息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如何解决科技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1998年6月,在德国进修的王曦带着出生3个月的孩子回到了上海微系统所。他带着五位博士创办了新傲公司,进行SOI材料的产业化,不仅解决了我国抗辐射SOI材料的有无问题,还进入国际SOI材料供应商第一阵营。此后,又建立了国内最大的12寸大硅片研发和生产基地。

 

2010年7月,王曦担任了上海微系统所第六任所长。如何才能解决我国科技产业“两张皮”的问题?王曦提出了开门办所、“一所两制”的策略。2013年5月,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在嘉定成立,通过企业法人注册,实现市场化运作。初期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政府承诺的固定投入逐年减少,同时逐渐由固定投入转入根据公司市场营收提供匹配资金。这一政策切中了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问题的症结。工研院已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18个功能转化平台中的样本。就在这个月,“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标志着工研院升格为“国家队”。如今,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微系统所为科研创新主体、工研院为中试研发和技术转化平台、新微集团为产业孵化和资本运作主体“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题图来源:上海微系统所供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