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探班 | 两个演员撑起的《小马驹》,探讨了一个沉重话题:校园霸凌,谁的错?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8-07-19 13:03
摘要:从《呼吸》到《小马驹》,好像是一种延续。十几年过去了,这对夫妻还在台上争论不休。只是争论的话题从究竟要不要生孩子,变成了如何教育孩子。

 

昆山锦溪镇,十眼桥边,一座白墙黑瓦的院落里,椎·剧场话剧《小马驹》正在进行封闭式的排练。瑞士籍导演艾里亚斯·派里希,带着主创和主演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大半个月。

 

居住和排练的地方,是艺术家原弓的几点当代艺术中心,房间空旷、院落美好,刚到这里的一个礼拜,新接通的网络时断时续,大家几乎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常常是早上醒来喝杯咖啡就开始排练,一直到傍晚,再去附近的小饭店觅食。夜晚的古镇十分安静,无人来扰。

 

位于锦溪古镇南端的几点当代艺术中心

 

椎·剧场创始人、艺术总监李芊澎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样封闭式的创作和排练,就像尤金尼奥·巴尔巴的欧丁剧团,驻扎于丹麦小镇霍尔斯特布罗,安安心心地创作和打磨。”

 

《小马驹》的两位演员,何建泽和唐苑,都非常适应这样的封闭式排练。俩人是同班同学,都是李芊澎十几年前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毕业以来,他们分别演了不少影视剧,这一次,他们把自己关在这座古镇里踏踏实实排一部话剧。“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尽量不与外界联系,连电话也很少打,就这样一点一点揣摩角色,一点一点把内心的线索理个清楚。”何建泽说。

 

选什么戏?选与当下、与你我有关的戏

 

《小马驹》的剧本,由西班牙作家巴寇·贝泽拉创作。故事的原型是2014年发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一场真实的校园霸凌事件,事件的受害者,11岁的男孩迈克尔·莫罗内斯最终选择了自杀。《小马驹》将笔墨集中于受害者父母之间的争执。孩子为什么会遭遇霸凌?一切都是因为他背了那个印着“小马驹”的书包吗?关于自我、社会、教育的种种分歧,在争执中愈演愈烈。两个人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成了他们对抗彼此的武器。

 

《小马驹》剧本作者,西班牙作家巴寇·贝泽拉

 

这是椎·剧场的第7部戏,8月3日起将在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上演。从关注失孤夫妻的《毒》,到聚焦生育选择的《呼吸》,到探讨家庭关系的《洪水》……到如今直指校园霸凌的《小马驹》,椎·剧场选的戏,几乎全都是有些“扎心”的题材,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命运。 关于选什么戏,李芊澎有自己的坚持:“虽然我们的剧本来自世界各地,但题材一定要与当下的中国有关,与进剧场看戏的每一个观众有关。这是我们选戏的标准。你心里必须清楚,做戏剧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小马驹》的剧本首次被翻译成中文,李芊澎亲自参与了剧本的“本土化”,一句一句将对白捋了一遍。“翻译剧本必须落地,给到演员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这与他们自己有关。当然,在排练的过程中,还要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变成演员自己的语言。”

 

导演艾里亚斯·派里希

 

《小马驹》的导演艾里亚斯·派里希,曾在去年年初与椎·剧场合作话剧《呼吸》。这部作品摘得了“2017壹戏剧大赏华语地区最佳小剧场戏剧奖”,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热演几十场,今年9月即将登录国家大剧院。《呼吸》的主角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妻,围绕“到底要不要生孩子”这个问题进行纠结不清的争论。在两个人的争论中,现代性焦虑、代际关系、环境议题、人生意义等问题随之倾泻而出。在派里希看来,如今的《小马驹》,就好像是《呼吸》的延续。十几年过去了,这对夫妻还在争论不休。只是争论的话题,从究竟要不要生孩子,变成了如何教育孩子。

 

现实主义的题材,呈现于超现实的舞台

 

一部《小马驹》,靠两个演员支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戏剧性不是特别强烈,要带动观众,全靠演员情感的拿捏。” 派里希说。他至今执导了80多部剧场作品,十分擅长处理人物的细微情绪。“《小马驹》就像一辆情感的过山车。夫妻两人,时而争吵敌对,像在战场上一样剑拔弩张,时而又相互需要,合成一条心。这个过程中,有诸多的化学反应产生。”

 

在几点当代艺术中心进行的封闭式排练

 

一向“看演员很准”的李芊澎说,何建泽和唐苑,都是“有能量”的演员。她记得,何建泽在上戏念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琢磨,提出的问题常常能把老师难倒。再加上何建泽刚当上父亲不久,特别有冲动去演这样一部戏,引发更多人对校园霸凌的关注,对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思考。

 

至于唐苑,在学校的时候就给李芊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年级时,她在教室里排一出安娜·卡列尼娜的独白,让李芊澎感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唐苑,而是真实的安娜。拿到《小马驹》的剧本,大量的台词,情感的不断爆发,吸引和刺激着唐苑。

 

“好像有一种精神洁癖一样,我们找演员,名气不是标准,一定是找对舞台特别有欲望的演员。”李芊澎说。

 

《小马驹》是一个现实主义的题材,却呈现于一个超现实风格的舞台。来自德国的舞美设计师朗谷崖(Wolf Gutjahr),擅长利用简单的元素让舞台变得不简单。他利用金属支架搭建起客厅、卧室和厨房,让这间公寓成为一个可以移动的雕塑,空间的封闭与开放可以进行灵动的转换。舞台的光源也来自于其中,充满变化。朗谷崖和导演艾里亚斯·派里希20年前就开始合作了,但这是他首次与中国团队合作。他说:“这个金属支架建构的公寓就是这对夫妻孤独的小星球,随着他们的争执愈演愈烈,他们的世界开始分崩离析,就好像火山爆发一样。两人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再也无法彼此触及。”

 

 

他们一直在争论,却永远无法达成沟通

 

校园霸凌,究竟是谁的错?

 

何建泽扮演的父亲和唐苑扮演的母亲,将他们的争论点放在了那个印着“小马驹”的书包上。在儿子的要求下,父亲给他买这个书包,书包上的“小马驹”是动画片《小马宝莉》中的形象,深受女孩儿喜爱。作为一个男孩儿,背着这样一个书包去上学,成为了同学们的笑柄。这是他遭遇霸凌的原因吗?他还应该继续背着这个他喜欢的书包去上学吗?

 

夫妻两人,时而争吵,时而又相互需要

 

何建泽扮演的父亲,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性格耿直,不太懂得如何融入社会。他认为儿子背他喜欢的书包没有错,错的是欺负他的同学,因此儿子应该坚持自我。而唐苑扮演的母亲,更加在意别人的眼光,认为要“告诉儿子什么是对的”,要让儿子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去生活。

 

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就这样坚持己见,针锋相对。

 

至于孩子,在这部戏里被导演处理成了一个“隐形的第三者”。他始终处于另一个房间,观众能听到他在哭,或者在摔门,影响着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表达,但他自始至终从未出现。

 

“虽然夫妻两个人一直在争论,但永远没有达成真正的沟通。他们看似抓住了“书包”这个点,试图去进行讨论,但说了半天,总是归结到两个人的矛盾上,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何建泽说。

 

从校园霸凌讲起,《小马驹》归根结底要讲述的,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无法达成的沟通。“在这部戏里,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父母和老师、老师和孩子、老师和校长之间,全都没有沟通。”李芊澎说,“这在当下的社会,是人人都面临的巨大问题。在我们周围,每个人好像都在讲话,但讲话的时候,眼睛并没有看着对方,心并没有向对方打开。人人都在固执己见,但没有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太需要真正的尊重、真正的理解。”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题图来源:椎·剧场 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