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周振华: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从何处破题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振华 2018-07-18 06:51
摘要:全球城市具有一般城市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城市。它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不同于一般节点城市,就在于具有全球资源配置核心功能。这种核心功能是其他一般城市所不可复制、难以取代的,从而构成了全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是面向未来30年的新的战略目标定位,是摆在上海面前的一个新命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命题呢?

 

首先,卓越的全球城市是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升级版。在即将过去的二十年中,上海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既是过去这一战略目标定位的延续,也是新形势下上海战略目标定位的新发展。这是因为所提出的历史背景不同,发展基础变化了,从而其内涵也极大深化。

 

在90年代末,我们提出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要基于世界经济重心东转,新国际产业分工带来的国际产业大转移,我国积极准备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启后起发展国家追赶型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等背景条件。而当时我们的发展基础还较薄弱,经济实力不足,缺乏资金、市场、技术、管理等重要资源要素,主要依靠低成本、潜在市场规模、可引进外部资源等后起发展优势。因此,当时四个中心所承载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充当连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友好界面和桥梁。经济中心功能主要是促进全球产业链与国内产业的嫁接,金融中心功能主要是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与内资的整合,贸易中心功能主要是支撑加工贸易及一般贸易,航运功能主要是服务“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循环。

 

今天,我们已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重心继续东移,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并成为重要一极,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潮流交互作用,全球城市网络日益扩展及发挥重要作用,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近岸”布局调整,世界新科技革命孕育之中,产业世界版图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格局处于大变革。更主要的,我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已迅速崛起,越来越走向世界中心舞台。同时,我国开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培育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不仅“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主导“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过程中,势必要求有自己的全球城市崛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因此,上海建设的卓越全球城市,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承载的主要功能是全球资源要素的战略性配置。如何在全球网络连接中实现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其次,卓越的全球城市所追求的是更高版本的全球城市发展。全球城市作为全球化的产物及其空间存在,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就已开始出现,如当时的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但它本身也是随着全球化进程深化而动态演化的,不断升级其版本。1.0版的全球城市,主要基于跨国公司总部的指挥和控制功能,依靠产业链网络、资本市场、贸易航运等。2.0版的全球城市,主要基于全球生产者服务公司的服务化功能,依靠各种要素网络流动的连通性。目前3.0版的全球城市,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科技创新功能。

 

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可以有不同路径和模式的选择,但不可能跨越阶段的发展,所以还得要参照和借鉴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1.0和2.0版全球城市的经验,同时还要对标3.0版的全球城市标准。不仅如此。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是面向未来的,即2035年基本建成,2050年全面建成。未来30年,全球城市发展还会有许多新变化,可能被赋予新的功能。因此,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不仅要对标目前的最高标准,而且还要不断探索未来新发展。对未来更高版本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新课题。

 

对于这样一个新命题,上海必须破题。尽管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任何一项工作都与其有关,但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棍子”,更不能舍本逐末。这就要求我们在破题中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纲举目张。着力点和发力点如何寻找?这还是要回归到全球城市的本体论。全球城市具有一般城市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城市。它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不同于一般节点城市,就在于具有全球资源配置核心功能。这种核心功能是其他一般城市所不可复制、难以取代的,从而构成了全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经验表明,支撑这种全球资源配置核心功能的“四梁八柱”:一是高密度的全球功能性机构(包括跨国公司总部、全球生产者服务公司和金融投资机构、全球研发机构、国际组织等)的集聚;二是高效运作的全球各类大平台;三是大容量、高频率的全球要素流量;四是强大、永续的创新创业活力;五是通行“全球村”标准和惯例的运营环境。这些“四梁八柱”越是坚实、越是有重量,城市节点能级越高,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越强。尽管我们在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已经逐步奠定了这些“四梁八柱”的初步基础及基本构架,也已迈入了全球城市行列,但全球资源配置的能级还比较低,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在破题中所要寻找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它将贯穿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全过程,是不同时期各项工作的统领。

 

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必须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种高质量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要求全面实行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因此,提升城市能级是一场大变革。具体讲,提升城市能级不是量的扩张,而是质的跃升;不是路径依赖,而是大道转换;不是系统修缮,而是系统重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城市功能结构调整,更加突显和增强有利于城市能级提升的功能,而且在五个中心功能中也要进行内部功能结构调整,更加突显和增强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功能,重点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

 

上海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制度创新、品牌建设、对外开放、创新创业、全球网络、发展平台、人才集聚、品质生活等方面打造新高地。这些新高地构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这些新高地越是厚实、有高度,越有利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然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取向和重点,是发挥比较优势、动态潜在优势,在核心功能上“拉长板”,做大、做强、做到极致;在核心功能上创特色,形成特质,具有不可复制和难以取代性;在非核心功能上实行有效疏解,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功能增强腾出空间与资源。

 

找到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后,如何具体展开来做好这一篇文章?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近阶段,推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操作载体及工作抓手的设计,大致可有三个维度。

 

一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个有利于吸引全球功能性机构集聚,并有助于促进其高效开展全球资源配置业务的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有一个国际案例充分说明其重要性。上世纪70-80年代,伦敦与法兰克福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法兰克福的区位及基础设施等条件甚至优于伦敦,但伦敦最终胜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法兰克福只是成为欧洲金融中心。其主要原因,就是伦敦放松金融管制,金融服务多样化,机构和人员自由流动,宽松、宽容的人文氛围等良好营商环境。国际经验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扩大开放本身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扩大开放的领域和重点主要是吸引全球功能性机构集聚及其在此高效开展全球资源配置业务,而不是一般生产企业,对营商环境有着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特殊要求。而且,它们对营商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企业准入或开办环节,更需要在准入后的市场运作环节,如公平竞争机会、市场透明度、市场规范及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等。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优化,不仅仅是一些政策调整,本质上是改革不适宜的体制机制。

 

二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用高质量发展来打响城市名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其核心要义,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基础性改造和系统重构的工程。从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出发,现代化经济体系更要注重网络与节点、平台、枢纽与门户等建设,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实力增强,高密度的投入与产出循环,高能量的功能服务辐射。具体讲,要用基于服务网络的扩展功能服务半径来打响服务品牌;用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关键材料的产业掌控力来打响制造品牌;用购物全过程消费的价值附加创造、全新体验和时尚引领来打响购物品牌;用多元文化融汇、时代文明引领、文化自信的标识度和显示度来打响文化品牌。

 

三是拓展发展空间,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打造全球城市区域。国际经验表明,当今全球城市的新发展,就是融入周边区域并发挥核心城市作用,以全球城市区域作为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单元。上海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在其中发挥龙头作用,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因为通过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有效的“借用规模”,拓展发展空间,更好承载五个中心功能;可以与周边城市形成分工协同,发挥战略优势,提升城市能级;可以促进城市功能结构调整,有效疏解非功能,增强核心功能的竞争力。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核心是处理好地点空间与流动空间“结构性精神分裂症”,创新区域发展治理模式,实行分类、多层次的结构性治理。有些特殊领域和方面,如区域规划、交通运输、环境治理等,以政府间合作为主导,更多领域和方面,以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专项研究引导的协调为主导。有些是省级层面的协调,有些是城市间层面的协调,有些是企业等微观层面的协调。其中,利益互换、利益补偿、利益共享是实现有效协调的重要保证。


作者为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编:王多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周寅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