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一锭墨的秘密,也是青春的痕迹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建伟 2018-06-27 15:55
摘要:如果没有前期的烤炼、朴实和粗粝,哪能成就沁人的墨香呢?

十五六岁的年纪,中学学工,去上海墨厂,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徽歙曹素功墨厂。

这家“隐居”在老闸北区南山路上的厂房十分简陋,与一片棚户区为伍,完全不起眼,更没有什么书香气。

走进厂房,一股难以命名的味道立刻窜进我们的鼻孔,有人捂鼻子,有人咳嗽吐唾沫,打喷嚏是比较剧烈的反应了。我嗅觉超好,感觉混合着中药和猪油、桐油味,有点诡异,真是“闻所未闻”,全然不是憧憬中的所谓“墨香”。

欢迎会开好吃中饭,那味道同样弥漫在食堂里,师傅就让我们猜味道里有什么东西,还真被我说中了一些。师傅讲,这几样东西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经过高温燃烧炼成油烟灰,就是制墨的主料,再加上金箔、珍珠、牛皮、麝香……师傅突然刹车,做了个手势:这属于商业秘密,不讲给你们听。大家只能面面相觑。

这顿饭就是在这股味道的陪伴下咽下去的。

下午,厂长带我们在各车间参观,走到一个车间门口,忽然感到一阵烘热袭来,那股诡异味道超常浓烈,且变得刺鼻。厂长按下手,示意我们不要进去,只能远远观望。我看到里面闪着熊熊的火苗和一缕缕黑烟,工人们赤膊上阵。在高温熏蒸下,他们赤裸的肌肉上泛着汗水,还附着一层黑灰色。我觉得似乎有点像报纸和照片上的矿工。厂长说,这是提炼油烟灰的车间,是制墨的第一道工序。我顿感心里发毛,原来一锭墨还有这番艰辛前史。也就在此时,我不再感觉那股味道的诡异了,反而觉得有些亲切。想想,如果没有前期的烤炼、朴实和粗粝,哪能成就沁人的墨香呢?

当然,厂里不会让学生干这个活,我们学工的两个主项是敲墨锭和描金。前一个主要靠臂力,后一个靠眼力和腕力。我被安排描金,但我总想知道敲墨锭是怎么回事。有一次我溜到一楼车间看同学拿着一把金属方锤不断敲打一团墨,敲一下揉一下,有点像捏面团,不过它的硬度显然远高于面团。关键是要把一团墨敲打到柔顺细洁(时下叫“Q弹”)的程度。墨团舒服了,同学额头上沁出一层汗来。他把锤子一放,一连串甩手,说册那,手臂吓酸。旁边师傅说,敲这点就酸啦,慢慢练啊。有得酸啦。我和同学互相伸伸舌头。描金就是在一块成品墨的图案(山水人物等)和字(历代古训或表示墨的等级,比如“五百斤油”)的凹陷处描上细小的金粉银粉和各色颜料,要求轮廓清晰,不容一点差池。看似不费大力,但一双眼睛绝对吃力,手腕上的力道也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一天描下来,我的手腕竟然是僵的,所幸我描的墨得到师傅的赞许。师傅说,这是一道绝活。一块墨,金字闪光,图案精美,就成了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吃价了。据说彼时一公斤高级油烟墨换得的外汇,相当于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时一个机关干部要拿下一辆“永久”,须攥三个月工资,不少人每天在单位食堂舀一碗不要钱的菜汤下饭,“汤司令”因此美名传扬。

那时我已爱上了书法,反正下午不上学,就用一块小小的汰衣裳搓板(姆妈也用它来浆鞋底,当时不少家庭的布鞋基本自产)搁在两张凳子上操练。朵云轩买来周慧珺的《鲁迅诗词选》行书字帖,符合红色年代要求,大概也仅有这么一本。确实是好字,至今喜欢。为了充分珍惜几角钱一卷的毛边纸,发挥最大价值,我先写小字,再写大字,写到墨墨黑还舍不得扔。练书法,墨是标配,所以我每天走进墨厂就有个小目标,今天描几块墨,见识几块墨。我先后见识了长方形、圆柱形、六角形、椭圆形等各式各样的墨,真是大开眼界。可惜那时没有记者问我“你幸福吗”,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那段时光真的很开心。“铁斋翁”是我描的最多也是最喜欢的油烟墨,后来才知道这锭墨来历不凡。日本著名学者和书画家富冈铁斋,精于日中两国诗文,崇拜苏轼。民国初年,铁斋先生委托日本高岛屋商社在沪经商的永野,与墨庄洽谈定版墨。该墨长方形,正面镌有“铁斋翁书画宝墨”,背面刻樱花图,枝干倾斜仰升,有盛开或含苞待放的樱花数朵,均为铁斋先生亲笔。边款右侧刻有“中华民国元年徽歙曹素功墨局”。也是后来才知道,曹素功为清代“徽墨四大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之首,时称“天下之墨推徽州歙,歙州之墨推曹氏”。自明朝末年起已有四百余年。著名的油烟101高级书画墨曾获1914年日本东京大正博览会金奖,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奖。此墨畅销近一个世纪,至今受藏家青睐。

师傅见我对“铁斋翁”爱不释手,就在学工将近结束时送了我裂开的半块,因为这是不能出厂换外汇的。在得到这半块“铁斋翁”之前,我已尝试着在石头上动起了刀子,我只能这么说,因为这还不能叫篆刻。缘起偶见一位描金师傅每天午饭后在桌上摆弄一堆章石刻刀木片,就被这个场景吸过去了。一个星期下来,我搞懂了寿山、鸡血、青田等著名章石,还知道了练习书法也要会篆刻,属于标配,于是就跟着师傅学了起来。一方朵云轩买来的最便宜的青田石被我刻了磨掉,再刻,再磨掉,再刻。现在想不明白当时哪来这么粗的劲道。

 

有次刻得兴起,一不小心刻刀滑到正扶着章石的左手食指指甲旁,刻石头的刀在肉上划一记,立时皮开肉绽,约一厘米长的一条,我使劲揿牢,再揿牢。一会儿姆妈发现了异样,我轻描淡写地说划了一下,坚决不给她看。然后用纱布缠好,就这样揿着捱过了一夜天,也痛了一夜天,竟然被我揿着粘牢了。这条刀痕至今依稀可见,也算付学费吧。

 

后来我在大四凭着这点基本功为同学加女友刻了一个藏书章,让她一翻开书就逃不出我的影子。当然这点小伎俩人家早有洞察,只是让我多一点自我陶醉罢了。不过我自认这招还具有相当的杀伤力,在恋爱过程中也算另有一功,尤其对一个喜欢看书的女朋友。女朋友后来就成了老婆。这学费付得值。

虽说学工耗费了些许正经读书时光,我却收获多多,算意外吗?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