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上海曾有两个五角场?中国银行员工近百年前就有“单位分房”?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8-06-26 13:05
摘要:静安区发布了全国首部社区微志《时光里的家园》,选取全区14个街镇21个不同类型的居民区为入志对象,招聘普通居民等编撰,真实地记录下静安居民区的发展变迁。

 

“曹家渡原来是一片荒地,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有安徽曹姓大族迁此定居渐成居民地,称为曹家宅。曹氏在苏州河南岸设置渡口,捐资造船、义渡行人,曹家渡因此得名。曹家渡以一个圆形街坊为中心,分别有五条马路连接东南西北的道路,所以叫‘五角场’;但因为上海东面也有一个‘五角场’,为了区分,当时西面的叫‘曹家渡五角场’,东面的叫‘江湾五角场’。”

 

今天上午,静安区发布了全国首部社区微志《时光里的家园》,选取全区14个街镇21个不同类型的居民区为入志对象,招聘普通居民等编撰,真实地记录下静安居民区的发展变迁。

 

静安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叶供发介绍,百年来,承载着上海居住区的建筑本身在时间长河中发生变迁。建筑的形态有洋房、旧里、新里、“滚地龙”、多层楼房、高层电梯房;建筑的体量有单体、独栋、联排等,乃至建筑里的人和事都在变化……这些内容看似平凡琐碎,但对未来同样是重要的史料,不过目前全国立志中专门记录居民区变迁的文化产品非常少,仅有江苏省的《江苏盐城大孙居志》《潞城市西街社区志》《东莞市长安镇涌头社区志》 等;但是它们都是脱胎于村镇志的“社区”志,内容上缺乏生活气息。静安区觉得,普通人的生活、弄堂里那些充满市井气息的点滴也应该被记录下来。

 

为此,静安区地方志办公室首次通过“静安方志”微信公众号招募作者,参与人员有海派作家、退休干部、报社总编、建筑师、文化志愿者、全职太太、普通居民等,使该书真正实现“百姓的历史百姓修”。这本书不同·于村志框架目录,首创微志框架目录,选取适合城市社区的篇目和题材,将传统的官修历史书转型成官方编写与市民口述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中引入大量目标小区原住民的采访、口述等内容,将“正史”和“野史”杂糅在一起,摒弃“一言堂”官方书写历史的传统,倾听、记录“民间”的声音。

 

记者看到,这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比如,中国银行员工近百年前就有“单位分房”。

 

位于曹家渡的中行别业,是中国银行在营业用房外所造的房屋,建造于1923年,当初建造用于职工宿舍。其中有一个小故事,上世纪20年代,中行的一位高年资职员病逝,当时的中行上海分行首任总经理宋汉章得知后,前去职工家中吊唁。这位职工家境拮据,一家四口蜗居在一个石库门楼下的客堂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为了停放灵柩,其家人不得不拆去家中的床铺,但由于家中空间实在太小,职工的灵床头顶着灵桌,脚顶着靠近天井的长落地窗,致使落地窗的门都无法关上。那天正好下雨,从窗外飘来的雨水将他的一双寿鞋都浇透了。前来吊唁的宋汉章非常感怀,萌生了为中行员工提供免费优质住房的念头。于是,1923年,中行出资选址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分三批建造了50幢房子,历时23年完成,这里也是上海首个有社区概念的居民区。

 

记者了解到,首批印刷的4000本《时光里的家园》将下发到静安区270多个居委会,免费赠送给居民。而居民除了阅读这本书,还可以扫描书上的二维码观看视频,来阅读当时的历史。静安区方志办主任陈凌表示,接下来还将招募志愿者编撰第二辑社区微志,并将根据社会反响推出该书的外文版本。

题图来源:静安区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