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一次跨越60年的会面,昆曲和古琴搭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桥梁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18-06-22 15:46
摘要:古琴和昆曲,流淌着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精魂,静谧典雅而含蓄,蕴藏了中国人微妙的情感表达方式,是真正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和昆曲,流淌着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精魂,静谧典雅而含蓄,蕴藏了中国人微妙的情感表达方式,是真正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

 

2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期末考试刚刚结束,紧张了一个学期的学生们以特别的方式来放松身心——在昂立教育主办的“百校巡讲” 公益讲座中,年过古稀的昆曲名家蔡正仁与古琴名家龚一,携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张頲、倪徐浩,古琴演奏家梁惠君、龚幽兰、蔡珊、唐彬、白无瑕等,邀请学生们一起徜徉在古琴和昆曲悠长动听的乐曲之中,也解释了学生们心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号。

古琴为何能成为“非遗”

 

中国古琴,是世界“非遗”项目。中国的民乐有很多,为何古琴会成为第二批世界“非遗”项目?相对来说,有很多人知道二胡、笛子,却不知道古琴。身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给学生们展示了几千年前的琴谱:“在我看来,古琴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非遗’,首先在于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有文字,有实物。”

 

在现场,龚一向学生们展示了古代的琴谱:象形而作,却又生动易懂。“如今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一首《平沙落雁》,各个版本都有不同,有史可见的就有100种。”龚一说,“在古琴的发展中,也印证着中国古代音乐的演变,很多古琴曲的变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在古琴曲中才可见,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不涉及古琴音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仅是乐器,还是文化载体

 

2003年,古琴作为中国首个以单件乐器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社会上一度形成古琴热,许多媒体采访了这位古琴泰斗,龚一冷静地回答道,古琴热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这对传承古琴有利,但要从热度走向深度,回归它的音乐本质。

 

龚一笑称,自己在清华北大25个高校做过讲座,却第一次在中学开课,但他觉得,越是年轻人,越需要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

 

他说,古琴由于历史的积淀,其身上的文学修身等文化属性十分突出,这也是当今许多人推崇它的原因。此外,古琴的制作,也有别于其他乐器,有着很丰厚的文化内涵,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还是文化的载体。很多人都会在古琴上刻有名字,代表着、自己的文化审美和高度。

昆曲传承后人可期

 

年过古稀的昆曲大师蔡正仁给学生们带来的,是昆曲的“前世今生”。蔡正仁12岁小学毕业开始学习昆曲,那时候正是昆曲“最艰难”的时刻:“60多年前,昆曲的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困难的境地,全国只剩下半个昆剧团。最多只有20多位唱昆曲的传人,昆曲这一曲种正面临着失传的命运。”

 

就在此时,蔡正仁见证了国家挽救昆曲的努力。他就是这60年昆曲从没落到再一次繁荣的见证人:学习了8年昆曲之后,他开始登台演出,如今他已年过古稀,但自己11岁的孙女,还在跟着爷爷一起学昆曲。“请大家放心,现在全国有8个昆曲团,有1000多位唱昆曲的传承人,昆曲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一堂琴声悠远,韵味绵长的讲座,让华二的学子们大开眼界。一位学生感慨:“第一次接触昆曲,虽然只听懂了‘良辰美景’这一个词,但依旧能感受到表演家缠绵而顿挫的行腔。通过昆曲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变化,让人感觉到昆曲的特点就是不论什么情绪,表达出来的总是缓缓的、婉转的,不紧不慢。就好像坐在深山里,一缕烟,一古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