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你的财产信息值多少钱?数百元能买20万条!沪检察官:判罚轻犯罪成本低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2018-06-12 20:10
摘要:从目前移送到检察机关的案件来看,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人员,同时也有不少行业“内鬼”,正在向外兜售公民个人信息。

今天下午,虹口区人民检察院通报了一起该院近期办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典型案件,同时也披露了近两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一些新动向。检察官透露,从目前移送到检察机关的案件来看,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人员,同时也有不少行业“内鬼”,正在向外兜售公民个人信息。

  

1800余条“产调信息”被非法交易

 

潘某是上海一家企业征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主要从事对企业的信用资质、财产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业务,但从2016年11月开始,潘某为满足一些小贷公司客户对个人借贷抵押用的房产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的额外需求,指使其公司员工蔡某、凌某等人,根据企业客户提供的房屋地址,向他人购买个人房屋产权信息,也就是俗称的“产调信息”,然后将这类信息出售给上述小贷公司等客户。

 

案发后经核实,上述产调信息均能明确识别房屋产权人、产权情况等财产状况内容,共计1814条,该类信息的泄露可能对产权人等造成安全隐患,已经超出了小贷公司审核财产的合法需求。据潘某供述,他是从一家金融机构那里购买到这些“产调信息”。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上游产业链进行进一步侦查。

 

虹口区检察院检察官盛琳介绍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便属于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检察机关认为,该征信公司及其负责人潘某、员工蔡某、凌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购买公民的敏感信息并予以出售,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只要几百元就可以买到20多万条个人信息

 

检察官表示,2017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数与2016年相比翻了一倍,而且继续呈增长态势。从目前移送检察机关处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来看,犯罪主体集中在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人员,这部分人或是拥有个人信息的资源,或是对个人信息有需求,通过购买、交换信息、出售等方式牟利。同时,也有不少行业“内鬼”,将在履职、提供服务过程中掌握的个人信息出售牟利,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高风险行业。

 

此外,随着打击的深入及犯罪模式的不断变化,利用网络上的组群交换信息的方式、建立微信公众号贩卖信息的方式增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外泄。同时,团伙案件大量出现,呈现出“非法获取、制作贩卖、终端使用”的犯罪链条模式,有的上下家之间甚至没有直接接触,出现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的地下黑色产业,给公民人身权、财产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案中,公民泄露的是个人的房产信息,检察官表示,从案件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来看,由原先的由姓名、手机号、地址、身份证号等组成的普通信息,发展到涉及房产权属信息、行踪轨迹信息、航班、出入境信息等高度敏感信息,这些信息极易与电信网络诈骗或其他犯罪关联,甚至与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相结合。“单个案件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从几千条到几十万条不等,我们办理的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个案件涉案信息达到20多万条,而20多万条信息只需要几百元就可购买,而且这个罪名本身的判刑是比较轻的,这就导致犯罪成本较低,不少不法分子为非法牟利愿意以身试法。”

 

检察官也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给别有用心者可趁之机。“比如,丢弃快递底单前,记得涂抹掉上面的个人信息;在下载和使用各种软件前,先阅读一篇隐私条款,再决定要不要安装;切忌在社交平台上暴露自己的身份、财产信息等。”检察官还建议,一旦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应该尽快向公安机关反映,“如果一段时间内,附近居民集中前来反馈问题,那么公安机关也就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