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密使一号”和“党章守护人”都曾在上海留下珍贵足迹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舒抒 2018-06-09 09:07
摘要:愚园路上曾有“密使一号”吴石重要的活动轨迹、中共二大会址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背后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愚园路俭德坊2号。

愚园路上曾有“密使一号”吴石重要的活动轨迹、中共二大会址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背后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6月8日下午,长宁区2018年度“初心讲堂”暨“凝聚力工程大家谈•25周年25人讲”的第三讲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举行。

 

愚园路历史风貌街区党员志愿讲解员霍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何博恒、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陈列保管部副主任赵晨雯等主讲者分别讲述了三个与上海红色地标紧密相关的革命历史故事,为在场听众带去了革命先贤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建党精神,弘扬上海红色文化内涵。

中共二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局部) 。

“密使一号”与愚园路

 

岐山村居民、长宁区“最美志愿者”称号获得者霍白讲述了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与“密使一号”吴石的故事。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位于江苏路389弄21号,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上海局属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上海,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川、康、滇、黔和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等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工作,有力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1947年的3月,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刘晓、刘长胜在董竹君开办的锦江茶社接待了当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从那时起,吴石正式接受了中共的直接领导。

 

这件事发生在1947年并非偶然。在愚园路另一头,一条叫俭德坊的弄堂,吴石的至交、辛亥革命元老何遂曾居住在此,他的5个子女中有4人士共产党人。在何遂的引荐下,吴石同中共取得联系,成为中共特别党员,毛主席称吴石为“密使一号”,即秘密特使的第一号人物。

 

其中一段与愚园路有关的插曲发生在1949年3月,当时已经调任福建的吴石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亲自到俭德坊2号把一份机密文件交到了何遂之子何康手上。由于情报紧急,何康马上一路小跑来到江苏路口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将情报转交当时中共地下党主要联络人张执一,后者用最快方式将情报送至长江北岸百万解放大军手上。如今人们方知,这份情报原来是国民党江防总布局,也正因为这份及时送达的情报,使得渡江战役取得了巨大成功。

 

1950年,吴石不幸被当时台湾省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蔡孝乾出卖。在人生最后时刻,吴石都未曾叛党,当蒋介石见到他希望从他口中获悉中共重要情报时,吴石一刻都不为所动。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执行枪决。

 

“今天我们为中国共产党有这样一批先烈感到骄傲和光荣。共产党人要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共产党才永远具有生命力,我们的事业也才会越做越好。”霍白说。

第一部正式党章守护人的“衣冠冢之谜”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何博恒首先诵读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写给远在贵州的父母和祖母写的家信。“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 何博恒说,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每一位身上都有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他分享的故事主人公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1927年4月6日清晨,李大钊被捕,由此开始了他生命最后的岁月。被捕当天,大批军警涌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正在里屋伏案办公,大女儿星华正坐在长木椅上看报。一听到尖厉的枪声,星华惊吓得扔下了报纸,但李大钊却镇定自若,把女儿揽在身边,说出了对家人的最后一句话:“没有什么,不要怕。”

 

何博恒说,李大钊一生虽然短暂的,被敌人绞杀时年仅38岁,但就像他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曾说的,“死与生是全生命的一部分,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今天都令人动容。作为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一名一线接待讲解员,何博恒常常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不断的讲解中,何博恒也更加认识到,坚持不忘初心,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源泉。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陈列保管部副主任赵晨雯讲述了第一部正式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故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结束,大会通过的章程铅印成册后被分发给党内有关人员学习,作为早期中共党员的张人亚也得到了一本。但1928年的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为确保党章安全,张人亚决定将包括首部党章在内的文件、书刊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乡下,由其父亲代为保管。

 

于是,老人在家乡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建了一座合葬墓穴,把张人亚带去的文件用油纸裹好藏进空棺,这个秘密也始终埋藏在老人的心底,从未揭开。他希望有朝一日待儿子归来“原物奉还”。不曾想,张人亚早已于1932年去世,直至新中国成立,老人也终没有盼到儿子归来,便决定揭开“衣冠冢”之谜。墓穴中的文件最终由张人亚家人上交给上海有关部门,后又呈交中央档案馆予以保存,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长宁区委组织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