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居民不愿垃圾分类?应对其中的“人性考题”,光贴标语是没用的
分享至:
 (4)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车佳楠 2018-06-08 06:35
摘要:但凡涉及到“人”的工作,须兼顾“柔性”与“刚性”,既要克服“人性的弱点”,也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去鼓励和引导出“人性的光辉”。

据报道,上海一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靠聘请保洁员每天工作近20小时才能完成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在许多小区,物业雇佣保洁进行二次分拣和指导,已经成为常态。

 

“人”的因素,显然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推进进程。而要破这个局,就得应对一系列“人性考验”——比如,如何改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不少人不太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是自己看到或听说,“后道”的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分类处理,这会让“前端”的努力失去意义。那就需要有关方面用有力的方式回应并澄清公众的误解,比如公开后续处理流程。要让大家明白,无论是前端还是后道,一旦规则制定,就要照章执行,没有任何理由去推诿和作假。执行力、公信力和相互间的信任,正是在一次次严格照章办事中建立起来的。

 

更多人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却不怎么擅长,这就需要指导。指导离不开言传身教,仅仅通过分发手册、张挂标语是远远不够的,社区管理者、保洁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清运人员等群体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普通人。具体的方法,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也很重要——很多小区倡导“干湿分类”,却同时提供“混合垃圾桶”,结果往往是“混合垃圾桶”里堆成山,而标明分类的垃圾桶里空空如也。这一点不奇怪,就是最初设计出了问题——人总有惰性,如果一开始就留出了口子、过度迁就,改变又从何谈起呢?

 

当然,在居民愿意且学会了分类的情况下,还要提供便于分类的设施和举措,在“刚性约束”之外提供正向引导,从而让大家真正习惯分类、乐于分类。

 

做到这些,大概才能解开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小小“心结”。而超大城市治理的许多问题,何尝不是如此——但凡涉及到“人”的工作,须兼顾“柔性”与“刚性”,既要克服“人性的弱点”,也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去鼓励和引导出“人性的光辉”。这也正是群众工作之道。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