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风云】文物修复师有多神秘
分享至:
 (9)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曾侯丙 2016-02-25 11:19
摘要: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网上点击率超70万,捧红修复师傅。文物修复师,究竟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界?

 

拜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所赐,文物修复师突然火了。

 

本来文博行业就是一个十分低调小众的行业。在普通人眼中,博物馆里守着文物的大概是一群戴眼镜的老学究。他们的工作神秘而清闲,好像永远超凡脱俗、与世无争。而文物修复师,更只是这一行业里面的恪尽职守的一员。没有考古学家探险般的田野发掘,没有文物专家一言九鼎的鉴定意见,更没有博物馆馆长和策展人大手笔策划的精彩展览。他们习惯躲在幕后,做着最直接面对文物的工作,却很少如上述纪录片那样,对着镜头直接谈论自己的工作。即使谈论起来,也往往十分接地气。没有太多技巧的炫耀,手艺人大多不善言谈吧。

 

然而,“文物修复师”这短短五个字的背后,可能汇集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努力,凝结了几十年的手艺和磨炼,乃至修复数百件数千件文物的功绩。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

 

 

 

 

当我们在修复文物时,究竟在做什么

 

有趣的是,官方的中国职业大典中,还刚刚准备将文物修复师编入其中。也算是为这一职业真正定了名。

 

历史上来看,无论宫廷民间都有与古董修复有关的职业,尤其在民国时期,古物交易已十分发达,以至于催生了以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对残缺文物修复的行当。

 

至今,我们在一些文人笔记中,还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惊人的故事。比如明代成化斗彩碗修复的要价,高达完整器的三分之一。又如,可以将古书画中亭台楼阁的位置任意挪移。挽救濒危的文物,这样妙手回春的文物修复师,自然有了“郎中”的美誉。我们常常会比喻说,文物修复师就是文物医生,我们的工作就是给文物看病,治好文物的疑难杂症。而网络上有一位颇受欢迎的博物馆修复师,他的网名正是“文物医院”。

 

 

和今天的医生一样,看病不止是望闻问切,还要验血拍片,以便全方位地判断疾病、治疗疾病。文物医生们也是一样。

 

文物修复师一边继承师傅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和经验方法,一边也不断地在材料、工具、方法上探索,甚至是在修复的思路和理念上不断研究。有时候,一个旧配方,一种新试剂,都会让文物修复师做各种实验,引发各种讨论。更有甚者,文物修复师也时刻关心新技术的应用。美国博物馆使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辅助文物修复的方法,也迅速地被我国文物修复师借鉴。

 

因此,当我们在修复文物时,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呢?

 

我们不仅是为了未来而保存过去人类创造的文明精华,也是在守卫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记忆。但这种意义,落实在具体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面,是枯燥和机械的内容——

 

反复地打磨,有时候手都僵硬了;面对碎成上百块的陶片或纸片,要耐心地拼接起来……这种状态,不是一天两天,是蔓延几十年的循环往复。所以,文物修复师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

 

我们经常说某人适合做修复,某人适合去搞创作,就是说人性情天生的不同。文物修复一定要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要是心猿意马坐不住的话,还真不适合干这一行呢。可对年轻人来说,能沉得住气还挺不容易的,所以文物修复师都是真心热爱文物的人。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在修复文物时,就是用文物修复师的生命,去换取了文物更长久的生命。

 

 

 

 

文物修复师怎么炼成

 

那么,一位有志青年,到底要走过怎样的路,经过怎样的锤炼,才能坦坦荡荡地说,我是一名文物修复师了呢?

 

首先,要对文物保护理念有清晰的认识。

 

我们经常说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我们修复文物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文物,延长文物的生命。今天的文物修复师,秉承的第一原则,就是保护文物。

 

如果修复过程中有可能给文物带来损害的话,那么一定是采取更为保守的方式,甚至宁可不修,也要保证文物的安全。简单地说,文物比人还重要。只要念着这条铁律,工作中自然就知道如何取舍。

 

其次,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技术手段。

 

我有时会开玩笑跟学生说,看哪个女生化妆化得好,就知道谁适合学文物修复。

 

文物修复师经常要给文物修饰外观,原理和化妆并无二致。如果对颜色比较有感觉,又有比较好的立体造型能力,心灵手巧再经过系统训练,那么应当是文物修复师的好苗子。

 

有些博物馆的老师傅长年一技傍身,艺高人胆大,看他们修复时行云流水,没有多余的啰嗦动作。这时徒弟辈们就一旁围观,心慕手追。

 

 

再次,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欧美等国家,文物修复师的地位很高,往往都具有较高的学历,甚至在一些文物修复学院里,如果化学课不合格,就会遭到淘汰。

 

当然,并非要求每一个修复师都能看得懂XRF数据(注:X射线荧光光谱数据,说明文物表面元素成分),我们也经常与文物科技分析的专家交流。重点是,我们要能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材料、新工具,乃至对修复方法的革新。

 

同时,我们也要科学地对待传统留下的经验。为什么是这个配方,这个配方里面的成分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文物修复师绝对不能盲目地守旧,也不可以激进地求新。所有用在文物上的材料,都要经过科学论证。

 

然后,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

 

文物修复中遇到的问题形形色色。有时候一个棘手的情况,如果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当,文物就当场坏掉。没错,当场!这真是令人最最心痛的!

 

记得某著名墓葬的帛画出土时,宛若一张毛发卷起的兽皮,轻微的吹气或者挪动就掉渣。后来请来了著名书画修复师。该师傅朝天喷水,水宛若雨点般轻柔地落在卷起的帛画上,贴服了。趁着潮湿的时候继续处理,终于将这件举世瞩目的稀世珍宝成功保留了下来。文物修复师有时就是这么拯救人类文化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热爱文物,热爱文物修复。

 

修复文物有时会很苦,反反复复折腾,而当历时一年甚至更久,终于修复完成一件器物时,就会有极大极大的成就感。热爱,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不怕钱少,不怕寂寞不怕孤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不得不感慨,不得不自豪,做一名文物修复师还真不容易。综合素质杠杠的。

 

 

文物修复师的今天和明天

 

文物修复师的今天,有时也有那么一些困惑、几点纠结。

 

博物馆里的工作,收入有限;市场上的工作室,风险较大。有名气的文物修复师,修复一件器物,根据器物的价值,上万元乃至几十万不等,还要排队,排半年并不夸张。普通的文物修复师,可能只能维持生活。不同文物类别的文物修复师的待遇,与不同文物的市场价格有关,也有很大的差别。且国家对文物修复的资质,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同时,行业内也有竞争,甚至是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未来的文物修复师在这样工作——

 

纯白色的工作室里,桌面上镶嵌着一条移动履带,四面八方安装的是各种机械手臂,和一个电子触摸屏。此时一堆瓷片移动过来,我在投影出来的屏幕上,看到关于它的各种分析,包括它的年代、产地、基本材料,以及类似器物的修复档案,还有推荐的修复技术路径。我判断了一下,点击了电子触摸屏上的按钮,于是一个文件形成了,是修复方案,还附有扫描计算后复原的器型。经过确认后我再次点击按钮。OK!各条机械手臂开始工作,有的拍照有的清洗有的吹风有的烘干有的拼接有的喷色……最后,电脑自动形成了修复报告,发送到第三方匿名评估机构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监督着仪器的工作,判断用量是否准确。有点像在用洗衣机!

 

梦醒了。我继续查找资料,想向同行的研究学习,想从历史的记录中学习,想和默默不语的器物学习。

 

 

 

 

我感觉这个梦并不十分遥远。一百年前,我们都还没有电脑,不是吗?一百年前的文物修复,自然也没有电脑。但今天,我们时常用绘图软件制作文物病害图,用电脑建模来模拟一些缺失的构件。传统和科技交织在一起的,正是文物修复师的今天,也正一步步地走向明天。

 

迷人的文物修复,可爱的文物修复师。文物大国,也该是文物修复的大国强国。愿人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意识,那么专业的文物修复师,就有更多的活可以做了。

 

(作者为“80后”、高校文物修复专业教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所有插图均来自网络。本文编辑:柳森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