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徐匡迪获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八旬院士的“三界”人生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8-05-30 16:06
摘要:上海正在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张江的第一个大科学设施——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就是徐匡迪任市长时决定建造的。

在今天召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颁发了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获得分量最重的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据了解,中国工程院下属9个学部一致提名徐匡迪为该奖项候选人,可谓众望所归。

 

徐匡迪是著名的钢铁冶金学家、战略科学家。虽然已年逾八旬,但他仍在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他正以先进的理念,研究雄安新区规划工作。作为原上海市长,他坦言:“不够关心创业青年,是我们当时留下来的问题。现在一定要把更多创新创业者吸引到上海,发挥他们的才干。”

近日,徐匡迪院士在上海院士中心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王元晶 摄

 

冶金学家:婉拒瑞典企业回国

徐匡迪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原名徐抗敌。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我从读中学到大学没交过学费、书费,都是政府供给。用那个年代的话说,是党和国家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培养了我们。”正是这种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促使他在改革开放后,到英国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婉拒瑞典企业的竭力挽留,如期回国。

 

1982年,他作为我国第三批赴欧美公派留学生一员,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研究钢铁冶金技术。导师对他说,做完这个课题需要3—5年,但徐匡迪表示,他要力争2年完成。“每天上班有两次茶歇,我都不参加,这样能省下一小时。工作日晚上,我也待在实验室里,这样每天又能多干4小时。”凭着这股拼劲,徐匡迪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课题研究。目睹伦敦发达的市场经济后,他也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在帝国理工学院还选修了宏观经济学课程。

 

1984年,作为拥有英国和瑞典喷射冶金技术专利的专家,徐匡迪被北欧喷射冶金公司聘为副总裁。在这家瑞典企业,他领导团队实现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将原本需要半小时的炉内精炼流程缩短至不到3分钟。2年后,副总裁任期到了,北欧喷射冶金公司希望徐匡迪留任,不但开出高薪,还提出把他的夫人和子女接到瑞典,然而他拒绝了。

 

“如今,海外人才要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忆昔抚今,徐匡迪说,“中国正在崛起,各类人才都要积极投身祖国建设。否则就像看一场演出,最精彩的部分你却跑开了,这会成为终生遗憾。”

 

战略科学家:为“千年大计”献策

徐匡迪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期间,他十分重视决策咨询工作,领导团队完成了先进制造业、中国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咨询项目。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中,中国工程院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认同。这份报告作为2015年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参阅材料,发至各省部级领导。

 

谈及“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徐匡迪说,一些地方过去发展城镇化时,政府先圈地,把农田变成开发区后进行招商引资,随后招工,但这只是“土地城镇化”,没有解决“人的城镇化”。而要实现后者,应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当地农民转变成工商业劳动者,即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

2004年6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为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颁发证书。新华社 发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徐匡迪出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带领团队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问题,并论证在河北建立雄安新区的可行性。为了国家的“千年大计”,这位战略科学家组织国内外专家,对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进行了数十次论证。如今,这一新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据介绍,雄安新区的规划理念十分先进,如控制房地产开发商进入,以防止房价高涨。住房方面,采用“以租为主、租购结合”原则,居民将住在离单位、火车站很近的小区。居民如果从当地单位离职,房子就会收回。为了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新区规划的另一大原则是“水城相融、蓝绿互映”。“水”和“蓝”指的是白洋淀,新区70%左右的面积将覆盖“蓝”和“绿”。城市交通、水电气、城市灾害防护系统等都放到地下,把地面让给绿化和行人,人行道将比车道更宽。

 

党政干部:决定建造上海光源

作为一名党政干部,徐匡迪曾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谈到科研和党政工作的区别和相通点时,他说:“科研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拿冶金来说,材料断裂是一个宏观现象,科研人员先要分析断口是韧性还是脆性,再分析里面的组织结构有什么问题,用电子显微镜进行检测。而党政工作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需要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进行调研,随后找出其中的共性问题,再研究应对政策。”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纺织业面临产业转移。徐匡迪记得,一天早晨7时,他刚到办公室,市政府秘书长就向他报告情况,说国棉一厂的许多工人集聚在车间,很多人在哭,因为那里的机器要拆下来运往新疆石河子。于是,他立刻带队赶往现场,倾听老中青三代纺织工人的心声。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市政府对不同年龄段的纺织工人进行分流安置,让他们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没有引起很大的社会波动。

2001年11月29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巴黎出席有关上海申办2010世博会的记者招待会。新华社 发

 

如今,上海正在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张江的第一个大科学设施——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就是徐匡迪任市长时决定建造的。这个项目从提出到获批延续多年,最大的一个争议是:这个投资十多亿元的装置有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后来的事实证明,徐匡迪等人的判断是正确的,上海光源各条线站运行后,很快“供不应求”。目前,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需要大科学设施,还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徐匡迪指出,上海的创新型企业还不够强、不够多。“这是我们做领导时留下来的问题。上海人眼界比较高,过去集中精力发展国有大企业、引进国外500强企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够关心创业青年。”他希望,上海要不断优化“双创”环境,为国内外创业者来沪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