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急救医生吴昕,十五年如一日与死神抢时间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飞君 2018-05-22 06:00
摘要:“在通往抢救室的路上为患者争取一份生的希望,很有成就感,也很适合我。”

吴昕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随车急救医生,工作分白班和夜班,工作时间是早八点到晚八点交替。这12个小时中,平均会有10多个急救任务。所以一年365天,他177天坚守在院前急救第一线,近50天活跃在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的志愿服务中,对脑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急救医生既是医生,要为患者诊断治疗;又是护士,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更是搬运工,不少急救任务发生在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把患者从现场抬上救护车是实打实的体力活。

 

很多急救医生无法适应需要长期处于紧急状态的工作模式,选择跳槽去医院当医生,和吴昕同一批进单位的急救医生,如今只剩下他一人。问他到底为什么能坚持,他在急救车上给记者的答案最真实可感:“急救工作的关键在一个急字,每一次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一个人需要调度所有的知识储备去应对,在通往抢救室的路上为患者争取一份生的希望,很有成就感,也很适合我。”

 

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的急救医生

 

现场急救最紧张的莫过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静脉注射是对急救技术的考验,胸外按压是对体力的考验,家属期盼的眼神是对心理压力的考验。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是所谓的“黄金4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实施心肺复苏术,每过一分钟,成功几率降低10%,而在心脏骤停10分钟后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话,成功率几乎为0。15年来,吴昕成功完成了院前心肺复苏100余例,多年荣居“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年度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的医生”,2017年他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了35.48%。

 

常有人问吴昕“你心肺复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回答就是“快、准、狠!”。“快”就是要快速理清病情,迅速处置。作为院前急救工作者,面临的是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吴昕总结了一套问诊方法,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判断病情,寻找到最适当的处置方法。“准”就是要对症下药,操作准确。他无数次拿出自己救治过的病历反复研究,寻求提高;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心电图室学习请教。“狠”就是要竭尽所能,决不放弃。徒手心肺复苏频率为1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cm,这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耐力的挑战。车上3人轮流做,有时一做就是2小时,再冷的天,衣服也会湿透。“但这是最能体现院前急救医生价值的事情了。”吴昕说。

 

积累起应对紧急状况的冷静

 

大概十年前,院前急救的从业人员曾有一次离职潮。当时看到身边的同事纷纷转行,吴昕的内心也有波动,但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他越发舍不得离开这个艰苦的岗位。 “每当我看到患者经过抢救能重新呼吸,或是看到家属的表情从担忧转为喜极而泣,让我觉得当急救医生很重要。”而他深知,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正是年复一年积累而来。“急救面对的病患是随机的,但每一个病例都是积累,只有认真对待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病例,遇到紧急状况时才能保持沉着冷静。”

 

1.73米的身高,50公斤的体重,无论是看吴昕医生的视频还是实际采访,都会觉得这位“80后”的急救医生看起来很年轻,但跟随他去一次急救现场,他立即成了沉稳的吴医生,不论家属怎么七嘴八舌地说话,他都是疾走着放下手提药箱,拿出监护仪,有条不紊地询问患者病况、用药史,这一流程被单位同事称为教科书式的流程。“既然别人打了120,你要把正归的东西展现给别人看。”

 

采访离开时已是傍晚5点45分,晚饭时间是急救的高发时间段,吴昕医生和他的搭档在等下一个任务,这么多年已经让他们习惯了在晚上8点之后再吃晚饭。作为急救医生中的一员,吴昕日夜穿梭于大街小巷,用他的辛苦守护着这个城市的幸福。和医生的妙手回春不一样,急救医生助人起死回生,往往也就几分钟的时间。所以,吴昕是十五年如一日地与死神抢时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