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个案上的“痛点”解决之后,上海何以获取“更高级的竞争力”?
分享至:
 (9)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8-05-18 07:13
摘要:能否制订标准,往往意味着能否掌握更高的制度性话语权。

在银行里开设市场监管服务办公室,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营业执照——继今年年初推出首个“政银通”服务网点后,杨浦区近日又发布了全国首个“政银通”区级标准。

 

“政银通”的理念不算新,这是从苏浙两地学来的,但不等于上海不能创新。定这个标准,也算“与时间赛跑”,从市里批复到标准出台,不到一周时间。这也是实践倒逼的结果——“政银通”推出后,许多银行都跃跃欲试,但是政府和银行如何合作?数据如何打通?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和流程,制度创新的成果是难以固化和推广的。这时,标准方面的深化,就需要一点“等不起的紧迫感”。

 

同一个月内,浦东新区发布了首个关于百姓“家门口”服务的区级标准;临港地区启动全国首个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建设,最为一家飞机制造前沿企业看重的,也是其为人工智能标准设立提供的应用场景……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有了标准规范,有助于其长远发展。而能否制定标准,往往意味着能否掌握更高的制度性话语权。

 

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重要的是靠标准。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品牌,需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让上海拥有更多全球标准的领跑企业。而政府服务,也是一种广义的“产品”。今天,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在上海不断涌现。但推出措施只是第一步。个案上的“痛点”解决之后,更重要的一步是制定标准。有了标准,才能更好固化制度创新成果、快速复制推广标准化服务,也能够保证改革举措在推广执行的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

 

当然,上海要制定的标准,需要符合前沿潮流,要能够“拿得出手”。标准是更高水平的服务优势,也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不让改革倒退的一种途径,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核心竞争力。各级政府部门应当看到制定标准的意义,把握住这个制度性竞争力,上海的“四大品牌”才具有优势。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