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粉丝追星堵住登机口,致使飞机延误2小时,为何还不把他们列进“黑名单”?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飞 2018-05-16 17:25
摘要:一家航空公司的管理层人士就曾坦言:庞大的粉丝群体是民航出行的常客,尤其当一个航班上有几十名粉丝时,没有哪家航空公司有勇气一下拒绝这么多人,通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他们相对宽容。

 

近日,有20多名粉丝为了追星,买了机票全程追踪。在虹桥机场登机时,粉丝为了拍摄明星,不听工作人员劝阻,堵在登机口导致航班延误超过两个小时。航班晚点起飞后,经济舱的粉丝又不顾阻拦奔向头等舱。而航班落地滑行时,这群粉丝又起身堵在机舱出口。据乘坐此次航班的乘客描述,空乘人员当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拦截粉丝”。

 

事实上,这类事件近年屡见不鲜,“粉丝接送机”这种本该出现在娱乐版的新闻,也越来越多上升到治安层面——据报道,仅在去年,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达20起,粉丝规模都在50人以上;而今年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已达7起。

 

粉丝频频“机闹”,三天两头惊动警察并不治本,作为“受害者”的航空公司,似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但遗憾的是,除了“猫捉老鼠”式的拦截以外,航空公司似乎并没有好好管管这群“特殊的机闹群体”。

 

惩戒扰乱机场秩序的行为,其实不缺法律规制。《民用航空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不同情节,都有相应的刑罚以及行政处罚措施。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 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也明确,实施堵塞、强占、冲击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登机口(通道)等9种行为的旅客,会被限制乘机一年。

 

但在现实中,即便是实施了冲击登机口、临起飞时冲下飞机等危险行为,航空公司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鲜有粉丝受到相应惩戒。对于是否应该把粉丝疯狂的追星行为列入“机闹”之列,各家航空公司的态度相当暧昧;对于把违规违法的粉丝纳入到民航“黑名单”,各家航空公司也并不积极。

 

辽宁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日前公开发布了九起“机闹”事件,涉事乘客名单将推送民航局,由民航局按照规定程序纳入限制乘机名单。但民航部门对此至今保持沉默。缺乏民航部门配合的“黑名单”会有多大震慑力,外界普遍不予看好。毕竟,是否限制“黑名单”旅客乘机,最终还是由各家航空公司自己决定,而航空公司的消极姿态已经给出了答案。

 

航空公司对粉丝“机闹”何以如此消极?归根到底,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近年来,迅速壮大的迷妹群体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这一群体更显示出了相当高的消费能力。为了追星,她们乐于购买全价机票,虽然部分粉丝利用全价机票可退改签的特点,常常在航班起飞前退改,大部分粉丝还是乐于全程追踪。一家航空公司的管理层人士就曾坦言:庞大的粉丝群体是民航出行的常客,尤其当一个航班上有几十名粉丝时,没有哪家航空公司有勇气一下拒绝这么多人,通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他们相对宽容。

 

而这种宽容,使得粉丝“机闹”的违法成本极低,客观导致“机闹”行为日益增多、日渐严重,而其造成的隐性成本,似乎并没有谁去认真计算——从办票柜台到贵宾室,再到登机口甚至航班上,粉丝们对明星出行的全程追逐,让机场秩序和航班运营大受干扰,而诸如“没验登机牌就直接冲进安检口”“堵塞、强占、冲击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登机口”“失控冲下飞机”等等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的行为,是否会造就更致命的后果,也未可知。

 

这笔账,航空公司当然不能不算。飞行安全关系到旅客生命以及公共安全,不能成为航空公司与粉丝“机闹”行为进行利益协商的“筹码”。针对此类“机闹”事件,既然有法可依,就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前治理粉丝“机闹”行为所出现的困境,充分说明相关法律以及实施意见的执行力严重不足,监管也处于盲区。如何“倒逼”航空公司算算“大账”,让“黑名单”制度不再只是一纸空文,值得相关监管部门思考。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概念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