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谭盾、谷好好、李守白:“上海文化”应同时具备“全球思考、本土操作”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8-05-16 06:31
摘要:“上海女婿”谭盾说,自己还有两件特别想做的事:在上海成立一个国际电影音乐艺术中心;在上海创办一个属于本土的国际电影音乐节。

四年前,美国前总统卡特同夫人访问上海,剪纸艺术家李守白为夫妇二人制作了一幅剪纸肖像,融入了上海市花白玉兰、浦东与浦西的城市风貌以及喜鹊、唐装等本土文化元素。

 

十年前,音乐家谭盾刚刚来到上海定居;不久后的上海世博会,由他和“昆曲王子”张军、舞蹈家黄豆豆共同创作的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在朱家角课植园横空出世。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

 

二十年前,昆剧演员谷好好和当时同为“昆三班”的一群年轻人憋着一股劲,坚持将昆曲带进校园、带进社区;2016年,上海昆剧团成为全国唯一将汤显祖《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的剧团。

 

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当下,海派文化从本土走向世界,应该遵循怎样的“打开方式”?在日前举行的徐汇区新一期“汇讲坛”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音乐大师谭盾,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非遗”海派剪纸艺术大师李守白,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齐聚一堂,四位各自专业领域的大师不约而同地透露了同一“秘笈”:站在全球高度思考,立足本土角度操作,“上海文化”将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

 


“都想为上海做点事”


 

谭盾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睡美人,就是中式园林。”汇讲坛现场,谭盾说,在世界各地巡演时,他注意到,几乎每座世界级大都市都有中式园林。而无论是苏州的拙政园,还是上海豫园,都需要人气来激活。因此,他萌发了创作园林版实景昆曲的构想,把上海的风土人情、昆剧的传统精粹引荐到世界各地。如今,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的足迹已遍及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马上还将登陆西班牙园林艺术节。

 

谷好好也曾唤醒过一位“睡美人”,那便是昆曲。“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种说法,像昆剧这样的剧种早就可以进博物馆了,因为它没有观众、没有优秀的接班人,没有市场也没有生命力。”然而,谷好好这一代“昆三班”的年轻人带着满身的“不服气”,从1998年起,坚持在校园、居民区培养“昆虫”。20年后的今天,上海“昆虫”的年龄段已横跨3岁至80岁,成为名副其实“男女老少通吃”的剧种。

 

汇讲坛现场,嘉宾与在场观众合影

 

不仅《临川四梦》进行了48场世界巡演,去年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四本《长生殿》,四个晚上的票房就达到150万元。而最令谷好好感动的,是观众中80%都为年轻人。“他们带着仪式感来看昆曲,可见戏曲的未来是多么充满朝气和希望。”

 

已经为上海文化的世界输出作出不少贡献的“上海女婿”谭盾说,自己还有两件特别想做的事:在上海成立一个国际电影音乐艺术中心;在上海创办一个属于本土的国际电影音乐节。这位格莱美、奥斯卡、德国巴赫奖等世界权威奖项的得主如今最迫切的愿望之一,就是把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家、音乐家、电影导演、演员以及全世界的优秀青年吸引来上海,请大师们在这里教授年轻人如何创作、剪辑、制作最棒的电影音乐,从而创造出全球最大的电影音乐与交响乐实况同步演出的歌剧。

 

“上海有这个底蕴成为这样一片风水宝地,三年后我们在这里不见不散。”谭盾说。

 


培养最一流的文化观众


 

宛平剧场

 

谷好好虽然不居住在徐汇区,但她最心心念念的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有“半壁江山”都位于徐汇,包括上海京剧院、上海豫剧院、上海沪剧院、周信芳戏剧空间以及在建中的宛平剧场等等。

 

但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谷好好说,当时谈不上任何的文化自信。不仅台上几十人的演出阵容经常只迎来台下屈指可数的观众,包括谷好好在内,不少昆剧演员还曾过着白天练功、晚上打工的生活,来维持心中最珍视的昆曲梦。

 

于是,当2017年,上海昆剧团的演出市场已达到了超过千万元的收入等级,和全年三百场的演出体量时,谷好好感叹,“传统文化真的迎来了春天。”接下来,上昆还将带着中国首部3D昆曲和越剧电影,在世界舞台为中国传统文化增光添彩。

 

明年下半年,正在改建中的宛平剧场预计正式开放,届时将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专业戏曲剧场,不仅为上海戏曲院团、各地名家名团提供演出场地,也将为本土观众提供看戏曲展览、听传统文化讲座、观摩剧场排练的互动体验。

 

“到那时,徐汇的居民将成为中国最幸福的居民,因为传统文化就在自家隔壁,足不出‘沪’,甚至足不出‘汇’,就能看到最高水平的演出。”到那时,迈向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不仅将拥有最一流的剧场、最一流的演员和最一流的演出,也将培养出最一流的文化观众。

 


情怀和产品都要走出去


 

李守白作品

 

花建长期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他在论坛现场介绍,曾有研究指出,无论是纽约百老汇还是伦敦西区,国际知名的文化艺术集聚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时存在两股推动力,使其成为区域文化典范:一是人文情怀,二是市场和商业推动。“如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李守白显然深谙此道。“玩转”艺术传承和市场推广的他指出,虽然文创业正逐渐成为流行行业,但想要做好文创,必须有四大条件支撑:第一是原创艺术,比如李守白自己最为精到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海派重彩和海派剪纸;第二是文创产业,因为产业代表了发展前景的宽度;第三是传习教育,能够不断增加文化本身的深度;第四是新媒体,即文化传播的广度。

 

这也是为何,近年来李守白不仅与星巴克合作,将中国剪纸摆放到美国的咖啡店展开跨界合作,还为石库门老酒品牌设计外包装,让老外喝中国酒时也有属于中国的画面感。

 

当上海文化通过跨界和“走出去”不断焕发新生,本土的艺术观众也愈发生机勃勃。花建表示,上海目前不仅是全国举办艺术特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观众人群有60%都为20至39岁的年轻人。“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化的体验者、享受者,在享受文化时,我们也在为传承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徐汇区政府
题图说明:武康大楼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