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瑞金医院联合中科院揭示重度强迫症手术治疗的神经环路机制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凡 黄杨子 2018-05-15 11:42
摘要:20世纪中期,精神外科手术作为一种终极救赎治疗手段开始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度、难治性的精神疾病,但是手术治疗效应以及个体疗效差异的神经环路机制都不太清楚。

近日,著名学术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团队、瑞金心理科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影像平台王征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了重度强迫症患者术前和术后额叶-纹状体相关环路的功能连接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关系,并利用术前额叶-纹状体功能连接来预测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改善状况,首次发现腹侧和背侧额叶-纹状体功能通路分别对应着手术治疗的作用机制和预测因子,为利用功能影像生物标记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强迫症(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是一种大多发病于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精神疾病,患病率达1%。其中,重度强迫症患者对常用的治疗手段,如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都很难有积极响应,难以维系日常生活与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世纪中期,随着现代立体定位技术的进步,精神外科手术作为一种终极救赎(last resort)治疗手段开始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度、难治性的精神疾病,如重度厌食症、强迫症等,但是手术治疗效应以及个体疗效差异的神经环路机制都不太清楚。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了自2013年以来在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36例重度强迫症患者术前和术后的静息态脑功能影像数据,利用假设驱动的方法来研究额叶-纹状体相关神经环路的功能连接模式。手术结果发现,其中56%的患者对治疗有效(即Y-BOCS评分下降大于或等于35%),同时发现异常增高的腹侧纹状体与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在术后显著地降低了,并且功能连接降低的强度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为了进一步探索是否可能利用术前功能磁共振来提前预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先确定术前额叶-纹状体环路中哪些功能连接能够区分手术有效者和无效者,与临床症状评估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将此模型应用到一组独立的手术患者上,发现术前背侧尾状核和背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能够预测临床效果。此研究不仅揭示了精神外科手术治疗重度强迫症是通过复原异常增强的腹侧额叶-纹状体功能连接达到治疗的效果,而且建立了术前预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计算模型,深入理解立体定向手术如何调节大脑功能网络。

栏目主编:孙刚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