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偷车贼不敢来,走失老人当天寻回……“最强大脑”加持让这个镇变得更安全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王志彦 2018-05-14 06:32
摘要:只见在接通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大屏幕上,呈现出了针对人、车、物的11个信息化感知模块,包括人脸识别、人群监测、智能巡屏、违章停车、消防联动、道路拥堵、违章渣土等等。每一秒,屏幕上那些代表人群密度的热力图、车辆位置的GIS地图等统计图表都在发生变化。

故事要从浦东新区周浦镇一块普通的环卫井盖说起。几天前,在周浦城运中心约4米高的大屏幕上,井盖所在位置的报警灯突然闪烁——这是从井盖内置的传感器传来的消息,表明它发生异常。系统自动向相应处置单位发出检修指令,没过多久,工作人员便到达现场,复核并处理了这块具有安全隐患的窨井盖。

 

绣花要得手绵巧,方寸乾坤看针法。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能不能用好大数据这根“针”,以创新取胜是关键。浦东新区正全面打造智能化的“城市大脑”,构建区中心—街镇(特定区域)分中心—联勤联动站—村居工作站四个层面的城市运行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构建密布的“神经元系统”,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水平。“一块窨井盖”的故事,也在浦东多个街道、镇上演。

 

 


“城市大脑”集成海量信息

 

日前,记者走进大数据模块化运用水平较高的周浦城运中心,亲眼看到了这枚无所不能的“城市大脑”是这样运转的:

 

只见在接通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大屏幕上,呈现出了针对人、车、物的11个信息化感知模块,包括人脸识别、人群监测、智能巡屏、违章停车、消防联动、道路拥堵、违章渣土等等。每一秒,屏幕上那些代表人群密度的热力图、车辆位置的GIS地图等统计图表都在发生变化。

周浦城运中心的智慧大屏,上面集成了11个信息化感知模块。

 

变化来源于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神经元”。在周浦,光是像井盖、路灯、垃圾桶这样装有传感器的城市功能部件就有3万个,它们承担着“神经元”的角色,即时地感知风险、向“城市大脑”发出信号,是智能化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滴滴”,屏幕上方突然黄灯闪烁。点击黄色信号灯,一幅由附近高清摄像头传送来的清晰画面即刻显示在大屏幕上。原来是一辆黑色轿车违章停在了消防通道口,触发了装在地表的传感器。

 

将模块切换到“人群监测”,只见人脸识别摄像头指向的万达广场门口处,出入的行人摩肩接踵。不多时,画面上开始出现一个追踪的箭头,并抓拍下了所追踪人员的清晰画面。

 

原来,周浦在当地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的各个出入口布控了“慧眼”人脸识别系统,实时捕捉人脸数据,上传至系统后台,与系统后台已建的40万公安抢盗扒窃追逃嫌疑人数据库进行毫秒级即时对比,当相似度达到90%以上时,系统会向平台自动发出预防报警,万达警务站会立即锁定拦截嫌疑对象。

 

周浦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吴蓓告诉记者,从当前的大数据技术来看,镇域内所有的摄像头、物联传感、APP、热线等媒介所产生的信息数据都可以实现集成汇总,并通过“城市大脑”的终端进行整理、分析和共享。不久的将来,平台还要上线全息三维数据地图。只需轻点屏幕,街区内的每一幢建筑物,及建筑物里的消防、人员等信息,都能一网打尽。

周浦镇城运中心工作人员正实时监测后台数据。

 


人防、技防联动出击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动,电子大屏、智能终端、海量社区数据成了不少街道、镇的“标配”。不过,拥有了大数据,就一定能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了吗?恐怕不然。

 

吴蓓指出,“城市大脑”的作用在于帮助实现各种问题、风险地及时智能化处置,而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处置”二字。换言之,要想把大数据这根“针”真正施在城市管理的“痛点”上,就得把技术反馈与人工处置充分结合,既要通过大数据发现城市运行体系中的问题,更要利用人迅速作出反应。

 

42.6平方公里的周浦镇,拥有22万人口,地广、人密,社会治理难度不小。如今,有了“城市大脑”的快速反应和集中指挥,许多社会治理顽疾得到了明显改观。通过“技防”与“人防”联动,把收集到的各个“神经元”的反馈信息、辖区内百姓反映投诉的热线及网格工单任务,直接通过“城市大脑”终端智能派发到具体负责人,再隐蔽的问题也能被发现,并第一时间得到处置。例如,一盏路灯不亮了,所在区域的网格巡查员即刻便会收到智能化的任务及清单。他只需及时赶到,按电子提示进行部件检查,确认问题的原因,再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入场解决。

 

平台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防盗系统模块上线半年,周浦镇辖区内车辆盗窃破案率升至68.3%,车辆失窃发案率同比下降了72.2%;老人行动轨迹监测模块在过去一年里,向家属推送了300余条有效信息,凡佩戴智能手环的走失老人,均被当天寻回;而违章车辆模块,更成为日常查处车辆违章信息的重要抓手,上线后,辖区内因违停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大大缓解。

 

这些,还只是“城市大脑”所见成效的“冰山一角”。

 

 


“红黑榜”促进主动作为

 

在周浦城运中心智能化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城市问题“发现-反馈-处置”的闭环里,“人”依旧是效能提升的关键。目前,周浦整个城市管理体系中,包括公安、城管、联勤联动、网格巡查等相关职能岗位在内的工作人员达到上千人,他们与“城市大脑”功能衔接。“如果工作人员足够尽责,智能化城市管理手段的快速、准确等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如果人员不作为、懒作为,城市问题仍将在处置环节被搁浅。”

 

为把人的力量发挥出来,周浦在城市功能大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了人员组织体系的大数据。通过把各部门、人员的考评信息接入“城市大脑”,终端可以实时计算出辖区内月度的网格工单数量、市民热线数量,明确任务派至了哪个村、居或职能部门,执行情况如何,最终形成可视化的“红黑榜单”。

 

位列“红榜单”前排,意味着该部门处置相关问题及时、效果好。而“黑榜单”榜上有名的,则说明存在问题处理不力、拖延等消极现象。而考核成绩首次排名末位的部门一把手,将被镇分管领导约谈;部门连续两次垫底,由镇纪委书记约谈;三次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约谈;四次则直接被调整岗位。

 

此外,大数据平台还会对所有工单、热线进行定期数据分析。一段时间里,如果哪一类工单数量激增,平台会形成分析报告,明确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共性因素,并第一时间发送给相应的分管领导,便于在镇级层面集中处理解决。前不久,周浦镇分管拆违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收到了一份关于“拆后建管”的分析报告,报告由大数据平台分析生成,上面明确标出周浦辖区内拆后未管、未建的真空区域,便于相关部门对它们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吴蓓说,自各部门考核接入大数据平台后,网格工单处理情况变得“赏罚分明”,基本没有再出现过部门间推诿任务、不作为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各村、居、职能部门一个又一个“询问最新排名情况”的电话和信息。“看来人员的力量和积极性被真正调动起来了。”

浦东新区正全面打造智能化的“城市大脑”,构建密布的“神经元系统”。除各街道、镇城运中心外,还有不少智慧小区。如,西三小区楼道入口处不仅装有人脸识别,还具有分析出入居民的血压、心跳等身体指标的健康服务功能。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片:杜晨薇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