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院士:2035年能有约20所中国高水平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大学行列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林忠钦 2018-05-04 20:51
摘要:改变过于强调国际经历的教师聘用政策;改变以出国留学为荣的人才培养导向,办法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留在国内深造;改变以国际发表为标准的学术评价导向,建立中国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十九大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大学必须认真做出回应。

 

首先,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在过去20年普遍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指标数量的快速提升,当前主要不平衡是无法满足人民上好大学的愿望。在未来约20年,即到2035年能有20所左右的中国高水平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大学行列。目前,国家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充分体现党中央对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求和坚强决心。上海应该以此为契机,结合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支持3到4所高水平大学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支持100个高水平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前列。

 

其次,必须加快构筑世界级人才高地。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距在人才方面,特别是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世界级学术大师。人才优势是上海固有优势之一,也是上海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加大对世界级学术大师的引进和保障,才能牢牢把握未来发展制高点。但上海人才引进成本远高于其他城市,应出台一些特殊政策,破解这个难题,重塑上海人才引进优势。

 

再次,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重要的任务。要改变对大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让人才培养真正成为大学中心工作;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大学办学首要目标,让人才培养业绩成为大学最为重视的绩效;要把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的首要条件,让走上大学讲台成为高校教师终身的追求和荣耀。学校还须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探究能力;加强教学与科研融合,让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及时进入课堂、进入教材;改变教学组织模式,形成“转身遇见大师”的学术环境和“随处讨论问题”的学习氛围。

 

最后,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型发展重要时期,我们既要正视不足与差距,也要树立起自信心。改变过于强调国际经历的教师聘用政策;要改变以出国留学为荣的人才培养导向,办法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留在国内深造;要改变以国际发表为标准的学术评价导向,建立中国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国一流大学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需求、体现中国智慧,上海应充分利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功能,在大学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方面发挥引领性作用。

 

在历史关键时期,上海应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等教育优势地位,成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本文系《解放日报》“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上海献一计”专栏文章 | 本报首席记者徐瑞哲采访整理 | 本报投稿邮箱:wwshxyj@jfdaily.com)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