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金融区块链 > 文章详情
去年全国发了1.23亿张信用卡,在沪信用卡机构线上交易笔数首超线下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杨 2018-05-03 16:51
摘要:7家在沪信用卡专营机构的线上交易笔数首次超过线下。

 

 

在政策和消费的双重作用下,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大力转型零售金融。于是,作为零售业务重中之重的信用卡业务,自然获得了超越其它金融业务的增速。信用卡,可能将成为各大银行未来正面交锋的主战场。

 

【2017年新增发卡量1.23亿张】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35%(2016年增长7.60%),2017年新增发卡量1.23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同比增长25.82%(2016年增长6.27%)。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授信总额为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8%(2016年增长29.06%)。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5.56万亿元,同比增长36.83%(2016年增长23.63%)。

 

通过融360发布的《2017年度银行信用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可以发现,在这其中,股份制银行成为发卡的主力军。2017年其信用卡发卡量、贷款额增速均明显超过四大行,成为信用卡市场中最活跃的银行类型。

 

再具体到操作层面,线上发卡渠道成为了银行信用卡业务颇为倚重的一环。《报告》指出,由于线上相比线下仍有接近一半的成本优势,2017年银行信用卡完成的新增发卡任务量中,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渠道占比已经超过60%。具体分银行来看,零售业务发展较快的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都大幅提高了线上发卡比例,交行更是跃居2017年线上发卡量榜首。

 

另一方面,尽管2017年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同比增长25.8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仍然很低。例如:2007年美国人均持信用卡4张,超过14%的人持卡10张以上,金融危机过后美国人均持卡数字持续下降,至2016年底美国信用卡人均持卡仍高达2.9张。而与我们消费习惯比较接近的日本、韩国,信用卡人均持有量也都超过两张。可见,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发卡规模和人均持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在沪信用卡机构线上交易笔数首超线下】

 

根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去年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等7家在沪信用卡专营机构客户规模、贷款余额和消费交易量分别为2.82亿户、2.40万亿元和11.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3%、33.68%和24.92%,增速较2016年均有所提升。同时,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截至2017年末,7家在沪信用卡专营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1.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7家在沪信用卡专营机构的线上交易笔数首次超过线下。2017年,其累计消费交易量为11.33万亿元。其中,线上交易1.0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70.26%,高出线下交易量同比增速50个百分点;线上交易笔数60.50亿笔,同比上升9.32%,首次超过线下,信用卡交易从线下向线上过渡的趋势明显。

 

与全国类似的是,上海信用卡的分期业务贡献度持续上升,带动业务收入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末,7家在沪信用卡专营机构分期业务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39.85%,占贷款总额的46.18%;分期业务全年实现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比重达44.98%。

 

【场景建设成为必要手段】

 

实际上,信用卡近年来的优异发展,与各银行加大拓展力度,积极抢夺线上、线下生活、支付场景的努力密不可分。

 

根据《报告》的统计,这些努力包括:与各种网站、机构进行合作,发行各种各样的联名信用卡、主题卡、特色卡,几乎做到有网络账户、有支付需求的地方,就有信用卡连接服务;蹲守各流量巨头网站,借助海量流量宣传产品、筛选客户,并为相应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特色服务,提升用户活跃度;发力移动支付,融入共享经济,抢占各种新兴线下场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个环节一个都不放过,极大的拓展了客户接触面,时刻保持与用户亲密接触等等。

 

一些实力较强、信用卡较为领先的银行在连接流量、融合场景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基于庞大用户基数,形成自己的流量平台,进而把银行、信用卡APP打造成用户移动生活中心。例如建设银行通过“惠生活”优惠活动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的优惠活动和精彩丰富的生活圈。招商银行把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从交易工具转向经营平台,购建开放的用户体系,赢得许多年轻人的欢心,两大 App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4,509万户。

 

未来,预计更多银行会跟随这一趋势,从使用流量到汇集流量、输出流量,从封闭账户转向开放体系,从把信用卡视为金融工具转为生活服务平台,从而更好的提升用户黏性与忠诚度,形成无孔不入的线上线下渗透潜力,支撑未来信用卡业务的长期、稳定增长。


【2018繁荣延续】

 

《报告》最后预计,多方合力造就信用卡市场2017年的高度繁荣,2018年大部分有利因素都会延续。

 

首先,从政策层面,监管政策密集下发,导致2017年的大量的借款需求需要新的出口。2018年伊始,就有的银行已经开始用户下沉,努力挖掘1万元以下的用户群体。而且,银行对公(批发)业务近期尚难出现较大转机,零售业务依然是众多银行发力和转型的方向,而信用卡无疑是零售业务的上佳抓手。

 

同时,经过多年互联网金融的“洗礼”,用户数据、风控模型、运营经验均有一定的积累,银行信心回归,信用卡的用户下沉通道已经打开,更多普通人群达到信用卡的申领标准,可为银行带来大量新增用户。领先银行(包括少量科技金融公司)已经开始向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通过金融科技平台帮助实力薄弱的中小银行,有望使得中小银行也有能力更快拓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

 

此外,金融业扩大开放,欧美银行在消费金融、信用卡业务等方面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外资银行直接进入还是国内银行引入外资,都会对信用卡市场起到助推作用。

 

然而繁荣之下也有些问题不可忽视,《报告》指出:房市持续严厉调控,信用卡贷款资金用途仍需严格审查,银行的的审核责任加重;前两年某些时间段消费信贷增加过多,抑制居民杠杆过快抬升已经形成一定的预期,可能对2018年的监管态度和市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业务快速扩张之下,某些银行难免在资格审核、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疏漏,尤其新技术的应用叠加产品下沉,信用风险可能抬升。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照片)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