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网络的功能岂止在交通运输,申通将地铁变为体现服务精神的窗口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梁建刚 2018-04-09 17:07
摘要:上海地铁要实现三个转型,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交通网转型,向精细精益管理要安全便捷。目前,上海地铁正在行业中率先研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规模网络运营管理模式。

常被人们唤作“魔都”的上海,自有其迷人的“魔力”所在。2000多万常住人口,每年逾8000万外来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定对地铁印象深刻。

 

它就像上海的血管。每一天,超过1000万人在地下纵横交错的管网络中纵横穿梭,几近于一座特大型城市的总人口;人们借助它,从一个地方抵达另一个地方,也将活力带到城市的每个角落。细细想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仿佛“魔法”般令人目眩。

 

但上海地铁的脚步依然未停,就在2018年初,2条全新的地铁线路又开通试运行,它的“触角”甚至已伸向上海之外,全新的智能化乘车方式也在悄然运行,即将带给人们更加便捷的体验,将上海地铁的优势进一步拓展。

 

从“线跟人走”到“人跟线走”

 

地铁的最基础功能,是运输。地下铁的专轨客运优势,对缓解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地面交通压力,意义自不待言。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邵伟中打开了话匣:上海中心城区当时挤啊,人们坐公交车都是推屁股上车的。正是出于这个最基本需要,上海陆续建设了地铁1—4号线,逐渐形成上海轨交基本网络雏形:“十”+“环”的“申”字型。

 

但上海地铁的发展,并非“脚痛医脚”,而是与上海城市建设步伐息息相关。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上海轨道交通的新契机:2007年底,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通车;2009年,7号线、9号线二期、11号线北一期相继通车;2010年,10号线、13号线世博专用段,陆续通车,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新高潮由此而起。

 

到2015年底,轨道交通11号线(罗山路—康新公路区段)、12号线(七莘路—曲阜路区段)、13号线(长寿路—世博大道区段)的试运营,标志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全面建成。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将增至666公里(地铁637公里+磁浮29公里),车站数增至389座(地铁387座+磁浮2座),换乘车站增至52座,毫无悬念地稳居世界第一。

 

能否真正满足这座城市、居民、游客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地铁建设背后的规划与理念思维是关键。上海轨交轨这张网,从起初解决交通拥堵而生,到如今结合城市产业发展,引导城市人民居住、工作的合理布局,从“线跟人走”到如今“人跟线走”,这是一道基于交通出行的供给侧调整改革案例。

 

前几年,6号线打通了外高桥保税区,2号线东延伸段连起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如今,9号线将金桥开发区与漕河泾开发区联系在了一起,16号线更将滴水湖站点设到了临港,产城融合,进一步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拓展,形成新的集聚区,地铁就成为“主动脉”。新的16号线解决了周浦居民出行,即将在今年一季度开通的浦江线,则方便了浦江镇居民;9号线,激发了松江大学城、泗泾地区居民的出行活力。而地铁上盖经济的发展,更让地铁直接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10号线吴中路停车场的上海万象城,是上海首个地铁上盖开发项目,包含了商场、酒店、地铁博物馆、空中生态花园和休闲演艺广场等各种等形态,在解决居民出行、工作、生活需求外,也让城市的布局更加合理。

 

既“随需而变”又“应时而变”

 

足球比赛散场,球迷们会不会赶不上地铁?搭乘深夜航班、列车抵达上海的旅客,会不会因没有地铁无法回家?每逢跨年夜喜爱在外狂欢的年轻人,聚会散场后又该怎么回去?

 

这许许多多往来和活动,为魔都注入精彩与活力,但相伴而生的问题中,交通是最基础也最迫切的需求。随需而变,应时而变,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上海的地铁开得越来越灵活。

 

为缓解虹桥枢纽乘客夜间交通出行难,“十二五”期间,2号线开始实施常态末班车后加开两班列车的定点加开方案;2012年4月28日起,配合铁路运行时刻表调整,2号线将第二班载客列车发点由23时20分延长到23时30分,春运返程高峰时甚至加开至次日凌晨1点;申通地铁集团在广兰路站开往浦东国际机场方向末班车后,再开行3班终点站为远东大道站的载客列车。

 

每一年,上海的跨零点商业活动都如火如荼,为了方便市民回家,2013年9月30日,1、2号线临时延长60分钟;2014年9月30日起至今,每逢国庆、元旦,地铁均会预测客流较大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常态安排延长运营80分钟。在上海体育场站,上海地铁针对足协杯决赛结束的不同时间,分别调整运营方案,让球迷们不会因为赶不上地铁滞留。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为满足市民游客需要,上海地铁又制定专项方案。据统计,2017年五一、中秋、端午、国庆期间,上海地铁共加开列车489列,运输乘客约13.73万人次。

 

“这些以往的增能、延时经验为现在设计延时方案提供了不少借鉴。”邵伟中介绍,事实上,上海地铁全网络多条线路自2017年4月28日起都延长了运营时间:10号线和16号线全线,分别常态延时运营25分钟和30分钟;1、2、7、8、9、10号线六条线路在周五、周六中心城区(外环线内)延时运营过0点,五一、国庆、元旦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也延时运营。

 

不断延长运营时间,弹性安排列车方案,着眼乘客需求人性化运营,上海地铁将“服务”的心意蕴藏在每一趟列车之中,上海地铁的服务触角正伸向城市的每个角落,深入到市民的心中。

 

“精细精益”才能“安全便捷”

 

目前,上海地铁仍有167公里的在建新线,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超过800公里的地铁网络。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介绍,上海地铁要实现三个转型,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交通网转型,向精细精益管理要安全便捷。目前,上海地铁正在行业中率先研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规模网络运营管理模式。

 

在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室,记者看到,每一辆列车的行驶状态都清晰可见。如今上海地铁工作日客流均超过千万人次,在已开通的15条线路中,去年有接近半数的线路在工作日高峰期超过运能上限,也就是说,到达的列车不能全部载走等待的乘客。于是,减缓高峰期的过度拥挤,成为地铁的“头号任务”,根据计划,上海地铁今年将实现中心城所有线路的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每一秒都很重要。城市越大,我们的工作越要像绣花一样精细。”邵伟中说。

 

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总部,一张铺开的上海地铁运行图让人惊叹,它的纵坐标是上海各个地铁站,横坐标是时间轴,密密麻麻的网格中,紧密有序地布局着各趟车的计划。地铁工作人员结合票务大数据,分析出高峰期每个单位时间、每条线路、每一区段的密集程度,再通过大量计算、优化后,初步编制出运行图,并根据图纸进行实际测算,实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据了解,近5年中,上海的地铁运行图已更换了381套,不仅实现了3条线路延时30分钟到6条线路平均延时83分钟,且制定出包括国庆、清明、冬至等有节假日运行方案,及配合F1赛事、大型演唱会等活动运行方案。

 

在上海这座世界级的超大型城市中,一列列频繁到达的列车、一次次行车计划外的加车的背后,正是上海服务精度的体现。

栏目主编:刘锟 文字编辑:刘锟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