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重访英雄战斗的地方①|“燃灯者”邹碧华的法治理想,能否在这片“试验田”里结果?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2018-04-05 16:37
摘要:灯火常在,行者不孤。

编者按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深切缅怀那些和平年代牺牲的英雄。今天我们推出“重访英雄战斗的地方”报道,重回那些曾经直击你我心灵的英雄们生前工作的地方、牺牲的岗位,看一看如今情况如何,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英雄已逝,精神永续。我们的致敬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崇德,尚法,慎思,明辨”——走进长宁法院办公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八个大字。“这是邹碧华担任院长时,为长宁法院树立的院风。”长宁法院院长米振荣说,虽然邹碧华已经故去,但他留下的“燃灯者”精神,依然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传承,生生不息。

 

长宁法院的法官们记得,2008年6月25日下午,一个挺拔的身影步入法院大门,他们议论许久的“博士院长”邹碧华上任。在这里,邹碧华倾注自己的法治理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来被人们称为“种下一片试验田”。

 

他们同样记得,2014年12月10日,这位为他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变化的先行者,突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7岁。作为当时分管上海司法改革的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被赞誉为“燃灯者”。

   

如今记者重访长宁法院,这片“试验田”已是硕果累累,又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

 

在这里,邹碧华不曾离去。他非常喜欢喜加缪的一段话:“与世界不分离,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一生就不会一事无成。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或失望,我的所有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与阳光的接触。”

 

法官助理的“法官梦”

 

吴双至今仍记得,那天晚上邹碧华敲开办公室的门,和他们谈心的场景。

 

那是2011年,吴双刚刚进入长宁法院,负责内勤工作。一天晚上,她和同事留在办公室加班。同样在加班的邹碧华从7楼下来,看到2楼还有办公室亮着灯,便走了进来。“邹院长和我们谈了很多,询问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也讲了他自己的成长故事。”

 

如今,吴双已经是一名法官助理,正准备报名参加今年的遴选,实现自己的法官梦。“员额制是司法改革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邹院长在长宁时便已做了一些尝试。”长宁法院政治部主任周宜俊回忆道,邹碧华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发现美国法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审案、判案中,会见律师等一些事务性工作往往由法官助理来完成。“邹院长当时就说,我们的法官事务性工作太多了,容易分心,要改革。”

 

2011年,经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在邹碧华的领导下,长宁法院将书记员队伍重新分类,其中一部分业务水平较强的书记员开始承担配合法官接待、组织庭前证据交换、起草简单法律文书等工作。

 

“这就是法官助理制度的雏形。”周宜俊说。2014年,法官助理制度正式被写进司法改革方案,去年,上海高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从法官助理中遴选初任法官工作,157名法官助理通过遴选成为法官,其中9人分配到长宁法院工作。

 

“天下第一难”在这里探索解决

 

“执行工作事关老百姓的获得感,邹院长在任期间,一直强调要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执行难’。”长宁法院执行局局长曾俊怡记得,2008年6月,刚刚担任长宁法院院长不久的邹碧华,要来了数百个执行案件的卷宗,其中包括60余个执行中止案件,一个一个翻看,眉头紧锁。

 

哪些还可以查一查,哪些需要当事人提供新的线索——活派下去了,他的思考没有停止。为什么执行投诉率高?是否机制上出了问题?他发现,所有执行案件都是一案到底、一个人负责。

 

能不能采取执行流程分段式管理,把原来一人一案的执行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要打破几十年来执行案件的办理模式,执行干警反应激烈。邹碧华说,只要改革方向正确,就要坚持下去。

 

2009年,长宁法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执行工作分段式改革,将执行工作分为接待、研判、实施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由专人负责,实现执行工作的职业化、集约化。

 

改革并非没有阻力。也是在2009年,长宁法院开始为外勤干警配发录音笔,要求执法过程全程录音,回来之后再上传归档。起初,干警中存在不少反对声音,认为“太麻烦,多此一举”。一向温和的邹碧华没有退让,坚持将这项举措落地,有效提高了执行工作的效率和公信力。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上海法院外勤干警执法时,已经可以做到全程录音录像。

 

“执行难”这项让邹碧华一直记挂着的工作如今也已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上海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重点地区之一。曾俊怡也报了一组数据:2016年至2017年12月,长宁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2059件,执结11523件。“在办案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2017年,我们法院执行案件执结率93.4%,位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灯火常在,行者不孤

 

“继承邹碧华的‘燃灯者’精神,就要将他最关心的司改工作落到实处,干出实效。”米振荣介绍道,司法责任制、案件繁简分流、员额制等改革重点内容在长宁法院有序推进、落地生效。

 

与此同时,新问题也在不断出现。近年来,长宁区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互联网交易行为愈发频繁,随之产生的案件也不断增多。和传统案件相比,互联网案件的当事人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可能在国外,若按老办法审理,费时费力。

 

企业和老百姓的需求倒逼着法院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今年1月2日,上海首个互联网法庭在长宁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成立首个月便受理案件108件。据悉,长宁法院接下来将进一步探索在线诉讼模式,实现“涉网案件网上审,打官司不到法院”。

 

“回头看邹碧华同志的工作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有着法治理想,敢于创新的人。”米振荣表示,这些年来,长宁法院全体干警继承了邹碧华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适应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期待。

 

“燃灯者”的精神依然照亮后来者的道路。灯火常在,行者不孤。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