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金山“腾挪”出一大批空间,打造免费的公共文化礼堂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18-03-24 15:05
摘要:为了打造这座公共文化礼堂,当地政府拿出了一排两层近1000平方米的黄金商铺,为此舍弃了每年上百万元的租金收入。

 

3月24日,在金山工业区的恒顺路上,市郊第一座市民文化礼堂正式开张,当天就推出了百姓讲坛、云间书声、非遗体验、西窗诗集、百姓赏艺等文化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居民前来看热闹。据悉,为了打造这座公共文化礼堂,当地政府拿出了一排两层近1000平方米的黄金商铺,为此舍弃了每年上百万元的租金收入。

“选在这里建公共服务空间,就是看重这里的便利、便捷。人流量越大的区域,也是服务越需要改进的地方。” 金山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社区党工委书记张伟东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当地共有16个村(居)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陆续亮相,基本都是想方设法“腾挪”出来的空间,比如搬迁居委会、收回商业铺面、改造老厂房等,为的是就是全面“补”上百姓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欠账。

其实,在市民文化礼堂开放之前,就常有买菜经过的居民探头张望:“弄点啥么子?”“礼堂做撒额?”所以,24日一大早,不少居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礼堂,从门头到里面,仔细打量、参观起来。一楼是历史展陈,记录了金山工业区及前身朱行镇的历史变迁,口口相传的小镇文化、水乡古桥文化、非遗文化,都被生动呈现在大家面前。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在大调研中了解到,很多老居民担心,随着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上万的农民动迁上楼,老朱行镇的历史以后怕是再也没人知道了……所以,文化礼堂的第一个功能,就是留住乡愁、记住来时的路。”

文化礼堂的二楼,则分布了好人馆、云间书屋、染缬艺坊、百姓讲堂、志愿服务中心等,是市民自助活动、休憩的场所,也是百姓自己家的大客厅。“前两年,附近一个大拇指广场,每晚会聚集上千人跳广场舞,男的、女的都有。这是因为,农民动迁后,有了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却不知道该干点什么,精神上十分空虚无聊。”当地一位文艺爱好者老吴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每个村居都有了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动迁农民有了喝茶、看报、聊天、听戏的好去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充实。

有了空间,还需要丰富的内容。“这座市民文化礼堂,也是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提升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建设的点位之一。实事项目建设,不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还将更加注重功能叠加、资源共建共享。”金山区文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该区已开始在金山工业区试点,将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从“镇级”延伸到“村居”,以5分钟文化服务圈为平台,让百姓“点单”、让部门“配菜”、让社会“接单”,将“文化大餐”端上老百姓家门口的“饭桌”。去年一年,金山工业区为辖区百姓配送各类文化活动470多场,电影放映1800多场,文艺指导500多课时,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

 

公共文化空间的逐渐繁荣,带动越来越多的百姓从“看客”成为参与者,甚至是“主角”。据统计,在整个金山区,目前已有近100支群众文化团队被纳入镇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平台,他们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文体活动,还把自编自演的文化节目送到了全区其他街镇、村居。老何是金山工业区的居民,退休后重拾自己喜爱的二胡,也结交了几个老伙伴一起练艺,自娱自乐。一次,村里文化配送演出时,他们也上了舞台,排演的节目《赌鬼阿三》获得满堂彩。从此,名声在外。从村里的小舞台演出,到全区的公共配送平台,再到几十公里外的其他镇演出,从一个人到现在的40余人,丝竹队点击率高,方言节目备受百姓喜欢,老何和他的团队逐渐成为了金山区的“民星”。

题图来源:金山工业区供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