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外惊奇 > 文章详情
美国年轻人都在干什么(下)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汪翔 2018-03-20 07:16
摘要:今天,普通中产阶级已很难承担越来越高昂的私立大学学费,较好的私立大学,成了贵族子弟的俱乐部。此外,每年还有百万规模来自海外的留学生,支付着年约五十万人民币的高昂学杂费,就读着各种各类的本科科系。

教育成本的高升,逼着普通人不得不仔细掂量一下收益的价值。普通华裔动不动二十万美元左右的大学教育费支出,对普通美国人是想都不要想的事。即使有,绝大多数也不会将那笔钱花在孩子上大学上。结果,就是美国大学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孔,普通美国年轻人只能更多挤向普通的国立大学甚至是社区学院。

 

如果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干什么?我问过很多认识的年轻女孩,很多人有美发美容方面的专业训练,是在高中时免费获得的。条件好的高中,开设有不少的实用技能专业训练科目。先进入服务业做做看,如果不喜欢,就边干边读社区学院,获得专业知识后再转行。绝大多数,高中毕业后会选择独住,极少数蹭房住的,和父母争争吵吵久了多会选择“出走”。

 

不拥有执照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则先行在餐馆当侍应生,或者找个收银员从起薪开始边做边合计,看看自己到底想怎样继续人生之路。这类工作不难找,还是得益于美国人口数量规模较小之故吧。但是,如此低薪也不是长久之计。很多人还是会去社区大学,学点护士、医生助理、电、水暖类的技术。这类人多数都是在普通社区长大,在校成绩也普通的人。如果在比较富裕的社区长大,多数会直接进入大学,父母亲的主导力量也会强大些,较少会让年幼的孩子任性,缺乏目的性的随机漫游。贫富之差,起跑线的不同,在这里应该是这样设定的:更早的明白自己可以和应该干什么,较早的为此做准备。

 

今天,普通中产阶级已很难承担越来越高昂的私立大学学费,较好的私立大学,成了贵族子弟的俱乐部。此外,每年还有百万规模来自海外的留学生,支付着年约五十万人民币的高昂学杂费,就读着各种各类的本科科系。

 

世界上哪里都有一大批不喜欢上学读书的人,美国也是。在经济繁荣,就业机会良好时,比较多的年轻人选择高中毕业后直接赚钱,只有在经济萧条时才会意识到更多技能的价值和优势。2013学年65.9%的美国高中毕业生选择深造,在2008学年则高达70.1%,1976年时不到一半。

 

女性选择深造的比例高于男性接近五个百分点!这既与女孩的相对早熟有关: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一直到大学阶段,女性的平均学业成绩好于男性,排在毕业期成绩靠前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有美国高等教育在经济上的可承担性和对男女的平等考量;同时还有个让人感觉悲哀的事实:在蓝领工人这一块,男孩有不错的机会通过干中学获得比较好的职位和薪水,女孩则几乎完全没有,她们只能走深造这条路。

 

金融危机后由奥巴马主导的美国政府,增加了对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支持,结果却是入学率的下降。抓住机会干中学,看来成为很多人的首选。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或者天赋相对较弱的人,选择面对现实。结果是强化了阶层固化,让逆袭变得更加困难。

 

九月份大学开学。到十月份时,没有选择读大学的新科高中毕业生,一半人已经开始工作,另外四分之一正在忙着找事做,只有四分之一的“游手好闲”者。这之中很可能有好大一部分在忙乎着自己的爱好。只是满足于啃老的人数,估计极为有限。美国没有这样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没有复读的概念,不会有人继续懒在中学继续啃书本,除了为数不多的留级生。我知道一位痴迷画卡通的男孩,高中毕业后决定花一年时间专职练习和深化,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高中毕业率大约在八成,剩下近两成没有完成毕业要求的缀学者,在2012年时只有四分之一在就业市场,2014年时升到四成,明显说明这些人较低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两年下来,美国的经济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失业率也下降了不少。

 

这种变化,在那些生活于较底层民众身上,表现更突出:有色人种和贫困普通家庭的孩子,选择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的不到46%,比2008年时低了10%!他们就读的大学水准普遍较差,不少人成为逐利大学的印钞机。从大学入学情况看也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和那些排名较低的四年制大学,入学人数在下降。而那些质量稳定可靠的大学,则没太大变化。这间接说明:越是经济困难的家庭,对教育投资的回报率越在乎,且特别追求短平快,无法考虑长期的收益差异。同时也是他们,辛辛苦苦支付了不菲的学费,结果除了额外增加的债务,很难看到良好的回报。贫富差异的极端化,在加速形成和被强化:越是追求短期的快速回报,越是得不到回报。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教育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不低,即使是那些进入大学后半途而废的人,余生的收益和从来就没有获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要好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因为致死不知道有这样的差距存在,而活生生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阶层逆升机会。对教育资源存在性的忽视和对教育投资价值的低估,很多学者认为是信息传递不到位,流通不畅的结果。

 

知识的价值和为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付出的努力和代价间,恐怕不仅仅只是信息传递的问题。很多时候,信息传递到了有些人的脑门口,很可能还是被他们顽固的推出门外。由此带来的有色人种专有的贫穷和落后,恐怕再来十个奥巴马式的大手笔支持,结果还是资源的浪费。

 

好几次看到,在繁忙的公路边站着个三十岁左右,看上去壮实的黑人男子,身边还站着个五六岁或七八岁的孩子,举着一个大纸牌:请给我点现金让我加油!第一次在沃尔玛前,觉得奇怪:好好的为什么不去找份工作,现在工作这么好找,很多地方都在招人。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见识了类似的情景,只能是无语。

 

人生的路,最终还是自己走出来的。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