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霍金的警告犹在耳畔,但港科大教授的这个AI“超级少女”真的在尝试懂你心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2018-03-16 07:29
摘要:一种技术既然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那么它是不是还需要有点“情商”,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需求?

随着人工智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人们已开始逐步接受机器在“智商”上超越人脑的优势。不过,一种技术既然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那么它是不是还需要有点“情商”,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需求?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冯雁教授,就试图给冷冰冰的机器加入“同理心”,让机器能够听“懂”人们千差万别的性格和情绪,据此作出回应。

 

 

 

“超级少女Zara”,

越来越懂你的心

 

“你好,我是Zara,你叫什么名字?”

 

日前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一次讲座中,冯雁现场演示了她的“超级少女Zara”。与常见的聊天机器人不同,这个嗓音甜美的Zara在跟你搭话时,会先透过摄像头,判断你的性别和种族,再选择适合的语言(暂时只支持英文和普通话)。另外,她还会分析你说话时的声线和面部表情,识别你在当下的情绪和心理状况

 

 

 

就像大部分人不会频繁使用类似Siri这样的手机助手,我们不大会跟一些没有具体形象,只会处理信息、不会感知情绪的虚拟助手产生实质性的联系。人类在对话中,总是希望对方不仅有具体的外形,还要能够理解自己的表情、语气,最好还能谈吐幽默、善解人意。

 

不过,要听出同一句话背后透露出的不同情感,人类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但对机器来说就很难了。冯雁介绍,加入情感识别,正是为了让AI更加精准地把握周边环境,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意图。“如果你每天都和Zara说一些不同的话,她就会不断学习,就会越来越懂你,越来越知道你的想法。”冯雁介绍。

 

那么,Zara能不能像人类一样,通过细微的表情判断对方是否在骗她?冯雁坦言,目前Zara的设计只是用来探测你的性格情绪,如果你给她一个假的答案,她也不会知道。“但我们还有测谎器这样的算法,假如我们把这个算法添加进去,那她就可以辨别你是不是在撒谎。”

 

她随后介绍了其中用到的音频和文本识别技术。前者曾被用来分析和检索音乐以及声音里的情感。而关于后者,她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制作新闻标题。团队在做这个课题时发现,网上的标题和报纸的标题很不一样,需要有点击率,这样机器就不能只做实实在在的内容总结,还要在原来的抽取结构上,再加上情感识别,出来的标题才可能比较吸引人。

 

“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在自然语言的处理领域需要用上情感识别,才能产出人们更能接受的标题。”冯雁表示。

 

 

“机器越来越像人,

人也越来越像机器”

 

冯雁是AI合作组织(Partnership on AI)的重要合伙人,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未来理事会的专家成员,同时是世界经济论坛的智囊团成员。从1988年开始跟机器打交道,30年来她最大的感触是“机器越来越像人,人也越来越像机器”。

 

今天的机器可以做很多人的工作,这就是“机器越来越像人”;如果机器有同理心,那就更接近人类了。而在以前,一个人的知识库就是看他念过什么书、记得哪些东西。但是今天我们人手一机,问任何人一个问题,只要搜索一下就能知道答案。所以今天人本身也越来越像机器——可以拥有无限的知识库,拥有很多辅助我们的智能设备。“这是我30年前开始做科研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

 

 

 

AI会不会拥有自己的想象力?提及这个问题时,冯雁认为AI现在已经在使用这种“想象力”了。AI能写故事、能作诗,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人类已经写过的,所以这种模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模仿人的思维。不过,出身艺术世家的她同时指出:“到目前为止,AI还没有办法创作出一幅让人感动、让人为之惊叹的作品。

 

在冯雁看来,判断一个机器是不是AI最关键的一条准则,是看它能不能学习:“具有自动学习能力的系统,我们都认为是AI。一成不变的系统就不是AI。如果一个扫地机器人能够自动去各个房间学习它面对的环境,那它就是AI。”

 

安全性应该做得更好

 

当主持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问及在家会用什么智能设备时,冯雁的回答出人意料:“能不用就不用。

 

 

她解释道,这是一个基于安全考虑的决定。“如果智能设备能听到你在说话,那么云端上就会留下数据。这是一件国际社会都备受重视的事。安全问题一定要落地,各个国家都应当制定相应的准则,比如每个产品上都要有安全建议,告诉我它是不是在录我说的话,如果录了,放到哪里去了。等到我们在AI 安全性上做得更好,各个国家、各个公司达成一个共识以后,就可以用了。”

 

 

 

怎样让AI“造福人类”?

 

在一些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描述中,人类对AI的未来总是充满忧虑,比如担心人机交互会不会割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类沉迷于与机器纠葛。对此冯雁认为,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期,但是AI完全可以用来帮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我觉得大家现在用手机、用微信,就是在和别的人交流,而不是和机器。打个比方,将来有很多老人是一个人住的,平时没有办法接触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能通过AI让他和他的孩子沟通更频繁的话,这就是一个好事。我们这些做科技的人就应该往这方面去想,怎么样让AI去造福人类,让机器在帮助我们人类的时候,既要有人类的优点,又不要有人类的缺点。AI能不能造福人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背后还是要靠人类实实在在的设计。”

(现场图片:陆语潇、梁胜轩摄)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