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乡间米道 | 因为一袋米,她辞职回到了乡村
分享至:
 (6)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18-03-11 06:27
摘要:到目前为止,朱燕回乡才一年,但她卖出的松江大米竟已超过了5万斤。

 

春节上班后,松江一位农业条线"老法师"发来微信,说是要带我去浦南乡村探访一个人,"与乡村振兴有关"。问是什么人,他不愿透露,只说去了便知道。

 

前两天,终于得空,与老法师相约,一大早在叶榭镇的高速口碰头。之后,便驱车跟随他,沿着叶新公路一路往东开,直到拐入一条笔直的田间道路……三五分钟后,终于停在了一排老旧农宅旁。

 

农宅的位置极好,挨着一条主干道,旁边还有小树林,前方更是大片视野开阔的农田,近处种了蔬菜,远处则有桃树……想来,再过一段时日,眼前便是一派菜花黄、桃花红的绚烂景色了。

 

左三为朱燕,左一、左二、右一分别为其妹妹、妈妈和姑姑。

 

靠路的一座小院,迎出来一位年轻姑娘,齐耳短发,干练而文气。“这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了!”老法师立刻介绍说。

 

走进农家小院,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院落、客堂、楼梯、走廊、房间都经过了设计和改造,俨然一座乡野里的文艺小天地,清新而温暖。

院子里的小水井,墙上挂着的面筛、箩筐,农家阿姨热情而朴实的笑容,都在提醒我们,这是在浦南乡村一个地道农家。但一楼摆放的书架、台球桌、大板长桌,二楼客房里大方舒适的布置,又让人仿佛处身一间城市里的精致酒店。

原来,我们所到的这个村,是叶榭镇的兴达村,离黄浦江一两公里,夜晚还能听到江船的汽笛声。

 

姑娘名叫朱燕,1982年出生在这个村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市区大公司,事业也算小有成就,但却在一年前辞职回到村里,花上百万元改造了叔叔家的闲置农宅,创立了“八十八亩田”品牌,开始接待城里人前来吃饭、住宿、开会、发呆……

正喝着茶、说着话,小朱的姑姑端上来一碟碟吃食,粽子、方糕、塌饼、寿司等,土洋结合,造型精巧,煞是诱人。经过提醒,我们才发现,每一样吃食,都与“米”有关。乡土的农家小吃,是小朱的妈妈亲手做的,而洋派的各种点心,则是作为美食博主的妹妹研发的。

“八十八亩田这个品牌,本身就是一个‘米’字的拆字游戏,而且,八十八的谜语,还与王羲之的故事有关……”朱燕说,自己回乡创业,其实就与“一袋米”有关。多年来,她的职位一步步上升,但内心却越来越迷茫,她曾站在老家的小树林边一遍遍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可以干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后来,她送给同事一袋家乡大米,没想到,同事品尝后赞不绝口,一再问她还有没有更多。再后来,她终于辞职,回乡卖米。

 

到目前为止,朱燕回乡才一年,但她卖出的松江大米竟已超过了5万斤。她打造的“八十八亩田”乡间民宿,只有四个房间可供住宿,如今平均每周已有四天客满。同时,还有更多人预约她妈妈烧的乡下私房菜,不过,一次只能接待两桌。

 

到她家吃饭,上的第一道“菜”,便是撒了黑芝麻的白米饭。“这是我们松江自己培育的品种,吃过的朋友都说香、糯、甜、有弹性,丝毫不比东北大米差。”朱燕说,最初,自己也是做过市场调研的,把一袋袋大米送出去品尝之后,得到了香港、广州和北京朋友的高度认可,而这些人平时是经常吃五常大米、日本大米的。

一边说着,朱燕一边与老法师讨论起了1013、1018的食客反馈。这是松江本地的两个稻米品种,其中1013属于早熟的国庆大米,出米率不高,但市场反响特别好,吃过的人都说好,口感Q弹,即使冷了,米饭也不会变硬。因此,1013大米卖到了每斤12.8元,仍供不应求。

 

而记者也清楚,近些年来,松江区确实在改良稻米耕作法上做了不少探索。比如该区所有粮田都实行“养地”安排,冬日三分之一种大小麦,三分之一休养生息,三分之一种红花草等绿肥,以待春天翻耕进土壤。同时,松江还全面推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一片农田搭配一个猪场,通过一个循环实现肥料还田,既可修复土壤、增加肥力,又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口感和安全度。

吃过朱燕家的大米或米制品之后,不少客人或朋友纷纷成了长期客户,定期向她订购好吃的松江大米。通过朱燕的营销带动,周边农民种出的大米都卖出了好价钱。“我希望,接下来能打造一个大米体验馆,让市民游客一进入我们这个村子,就感受到浓浓的米文化……”朱燕设想,市民带孩子来到这里,除了品尝、购买大米,还可以了解一粒米的耕作全过程,还可以亲自动手学做方糕、寿司的美食。

不过,作为一名回乡青年,她也有一些困惑。比如,叔叔家的闲置农宅,毕竟建造于30年前,若政策允许翻建一下,也许更加让人安心。她想做大米体验馆,但村集体的闲置仓库太破旧了。同时,因为附近还没有更多民宿和特色景点,而自家的接待能力还十分有限,一旦来了几十人的团队客户,她只好无奈谢绝。此外,各部门在消防、餐饮、卫生等方面的准入要求,对她家打造的小小天地来说,似乎标准太高了……

“我们听说后,前几天特地为此组织了一事一议的专题会,希望能扶持、引导更多年轻人在乡村干出点事来!”叶榭镇一位副镇长对记者说道。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黄勇娣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