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四年把中国变成奥运冰雪强队“压力山大”,但上海将成南方开展冰雪运动的样板!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国强 2018-02-09 07:40
摘要:如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冰壶队,从大学生中选拔,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上海市冰壶队,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这个做法,如果继续探索,或许可以成为南方城市开展冰雪运动的一个样板。

2018年平昌奥运会今天晚上将举行开幕式。因为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原因,又因为“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冰雪项目成为近期中国体育的“热词”。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要真正成为冰雪运动的强国,或者跻身世界第一阵营,还真要在正确的道路上迎头赶上,并且要解决好若干矛盾。这里,暂且以4组关键词来概略勾勒一下我国未来冰雪项目的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夏季与冬季:跨界跨项选材允许试错

 

 

在历届冬季奥运会的奖牌榜上,目前中国和韩国以53块奖牌并列第15名,但是和前14名有很大的差距,因为第14名的奖牌总数是法国的109块,而排名第一的挪威是329块。这既有中国参加冬奥会历史比较短的原因(1980年开始参加,冬奥会1924年开始举办),也有我国奥运项目上,夏季项目比较普及、冬季项目因为地理条件和季节性原因,开展比较受限的原因。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跨界跨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单纯从竞技角度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间紧、任务重”,从现在开始算,满打满算也就4年时间,要打造一支冰雪强队,还是“压力山大”的。所以,已经30岁的夏季项目(田径)选手张培萌转项钢架雪车,从传播效应看,还是很大的。考虑到我国比较庞大的夏季项目基数和运动员存量,从中选拔一些运动员进行冬季项目训练,比单纯从业余选手中选材,从零开始,或许可以“节约”成才时间。当然,怎么跨界跨项,特别是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这是需要不停试错的。

 

 


室内与室外:冰上项目更具优势

 

 

从我国获得冬季奥运会的奖牌数看,整体来说,室内项目的奖牌数比较多,如短道速滑、速滑和双人滑等。室外项目,我国男女空中技巧队也比较强。室内和室外,也大致可以用冰上与雪上项目来称呼。

室内项目,或者冰上项目,对自然环境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并且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较小,需要的设备、装备相对也少一些,甚至危险性也相对小一些,推广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全年开展。目前我国在短道速滑等项目上有一定的优势;在双人滑和男子单人滑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而室外项目,也就是雪上项目,对地理、气候条件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不少项目要在山地和雪区举行,需要配套的缆车和造雪设备,且总体投入较大。

例如,笔者从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了解,为了让初级赛道具备滑雪功能,造雪机需要21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赛道雪的铺设。总体而言,我国在雪上项目比较弱,群众基础略差。不过在部分项目上具备夺牌甚至夺冠的能力。如果我们在室内项目保持实力,在雪上项目有所突破,竞技层面两条腿走路,可能更稳当一些,前冲趋势和上升空间更大。

 

 


南方与北方:滑冰场成南方城市高档商圈标配

 

 

传统意义上,我国的冰雪项目主要在北方开展。不过,因为“北冰南展”以及“西进”等措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展冰雪项目。特别在南方,因为经济实力和优势,一些大型高档的商业区,除了电影院外,滑冰场也逐渐成为一种“标配”。滑雪场方面,根据笔者2017年对浙江品牌赛事的调研,仅浙江就有湖州、丽水等地方在自然山脉建立滑雪场,通过人工造雪让南方人也能滑真雪。此外浙江还有绍兴的室内滑雪场,另有宁波等城市也在建造冰雪项目的基础设施。

 

 

2016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目前我国不少城市提出冰雪小镇规划,更是为冰雪产业添了一把火。当然,冰雪场馆的投资量较大、回收周期较长,虽然受投资者青睐,处于产业风口,但还是需要投资者一定的耐心,否则可能从一哄而上后一哄而散。

 

南方也开展冰雪项目,在群众层面,至少助力“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达成,增加了冰雪项目的产业体量;在竞技层面,则夯实了冰雪项目的基础,拓宽了冰雪项目的选材面,推动冰雪项目在我国的良性发展。

 

 


专业与业余:拓宽项目的培养途径

 

 

业余和专业,是一个普及和提高的问题。项目普及广,未必就一定提高项目水平,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这里要讨论的是,有些冰雪项目,是否一定要通过专业选手的通道进行培养,是否可以走业余通道,拓宽项目的培养途径。

 

 

和夏季奥运会基本保持项目不变,甚至处于“瘦身”阶段相比,冬奥会目最近30年的项目还在做增量,例如短道速滑(1992)、冰壶(1998)分别进入奥运会,且小项数量在增加。以短道速滑为例,1992年只有4个小项,1994年为6个,2002年奥运会开始有8个小项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如果要在竞技层面成为一个冰雪强国,在小项增加的趋势下,并且要从雪上项目突破的话,我们需要更多的备战选手,如果都是专业选手,则这个基数会比较大,相应地,投入也会很大。那么,是不是可以对这些小项的项目特征进行分析呢?可不可以对不同项目选手的培养途径进行深入探讨呢?简单说来,是不是所有冰雪项目都需要一支常备的专业国家队?例如冰壶运动,选手的运动寿命比较长,从大学生中选拔培养是否可行?

 

 


上海探索:或成北冰南展的一个样板

 

 

上海虽然地处南方,不过最近10年在冰雪项目上发展趋势不错。

 

 

首先,从场地设施看,目前上海有13块冰场,常年开放,为冰雪项目开展提供了基础。一些知名运动员、教练员在推广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上海现在也派队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了,今年平昌奥运会还有一名上海选手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

 

第二,上海举办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中国杯以及上海超级杯等冰雪赛事,培养了一部分冰迷,推广了项目。此外,上海还定期举办不同层级的冰球联赛,吸引了不少观众。

 

 

第三,上海也尝试部分项目的普及和提高的做法,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冰壶队,从大学生中选拔,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上海市冰壶队,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这个做法,如果继续探索,或许可以成为南方城市开展冰雪运动的一个样板。

 

 

 


作者简介:

陈国强,男,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