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特斯拉做了个“宇宙级”广告!美国“私企”Space X凭什么能成功?
分享至:
 (6)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查睿 2018-02-07 19:40
摘要:这一落差,也引来了国人的反思。

人类离火星又进了一步

 

今日凌晨,世界上现役最强大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首次发射。火箭搭载了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目的地将是火星轨道,如果飞行的所有阶段都成功,特斯拉将围绕太阳的椭圆轨道,直到火星。

 

报道称,它将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才能到达与火星相同距离的椭圆轨道,人类离火星又近了一步。

在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之后,Space 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Space X公司现在将开始认真关注下一个大型航天运载火箭“BFR”。

 

马斯克说,BFR可能会在明年准备好“与飞船进行短途飞行”。这本质上是“复杂性不断增加”的飞行,目的是要走出地球大气层,然后“回来并测试其隔热层”,因为BFR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类在地球、火星和更远的地方生存。

 

猎鹰的成功发射,让全球都沸腾了!

 

 

能负重、可回收、特便宜

 

猎鹰的成功发射,给所有人打了一记鸡血,埃隆·马斯克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侠”。

 

猎鹰重型火箭有多牛?此前美国现役重型火箭德尔塔4的“近地球轨道”载荷为28吨,猎鹰的载荷量高达63.8吨,拿我国于2016年11月成功首飞的“长征5号”对比,“长征5号”的“近地球轨道”载荷为25吨,不足猎鹰的二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发射中,猎鹰两个助推器成功实现第二次回收。另外,猎鹰这次还尝试了火箭整流罩的完整回收,一旦回收成功,还会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500万美元。

 

猎鹰有多便宜?据了解,一枚崭新的猎鹰9号火箭报价在5500~6200万美元之间,远低于同类的宇宙神5(Atlas)和德尔塔4(Delta-4)1~4亿美元不等的报价。这次发射的猎鹰重型火箭,报价仅为1亿美元左右,甚至大大低于德尔塔4重型火箭的4.35亿美元的发射均价。

 

难怪国家天文台的郑永春先生,曾撰写一篇题为“SpaceX给航天界的启示”文章提到,SpaceX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在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航天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有政府支持,敢想并且敢做。SpaceX作为一家民营航天企业,不仅能够做到质量控制,还十分注重成本控制,因此得到了“用10亿美元就实现了NASA花270亿都做不到的事情”的美誉。

 

不仅技术过硬,猎鹰发射中的几个“彩蛋”,也可以看出埃隆·马斯克的浪漫与幽默。

@哆啦A梦白 透露说:“ 火箭里装着的特斯拉,车载导航仪上写着‘Don’t Panic’,旁边放着《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的书,车子的电路板上印着‘Made on Earth by human’,伴随着David Bowie 的《Space Oddity》在轨道上环绕太阳十亿年,直到人类灭亡……”

 

不得不说,理工科的男生浪漫起来,真让人难以招架。

 

 

NASA种树,Space X乘凉

 

除了震惊于Space X一家私企能与国家航天比肩的能力外,或许你会问,为什么Space X能在美国成功?

 

事实上,美国并不是仅有Space X一家“私营企业”在发射火箭,在航空领域,那可谓是竞争激烈。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参与航天飞船和运载火箭的制造商,包括Space X、联合发射联盟、蓝色起源、轨道科学公司、波音等。

 

除了Space X,另一家明星公司蓝色起源也于2015年成功发射并回收了“新谢泼德”号火箭,值得一提的是,蓝色起源的创始人正是Amazon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还有联合发射联盟的伏尔甘号火箭,也是可重复使用的。

 

作为老牌的航空器制造商,波音公司除了制造民用飞机,也研制航天飞机。2011年,NASA的航天飞机宣布退役后,NASA开始使用波音公司的“星航舰号”载人航天飞船。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Space X的成功正是“乘凉”的结果。

 

众所周知,上世纪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有一场史无前例的“太空争霸”,并且都成功将宇航员送入了太空,甚至美国还成功登月,而当时登月靠的正是NASA研制出的“土星5号”重型火箭,它的“近地球轨道”载荷高达140吨!

 

美国的航空实力,可见一斑!

 

随着冷战的结束,NASA的预算一再缩减,美国想到了吸收社会资本的方法。1984年,国会通过了《商业太空发射法案》,允许私人发射火箭,并要求NASA尽最大可能寻找和鼓励最大化太空商用。

 

1990年,为了赚NASA的发射费,一大批私人发射服务供应商应运而生,联合发射联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关键的是1994年,NASA推出了 “技术转移计划”,拿出了每年预算的20%用来支持商业合作伙伴协助研发新技术,其中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方案,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

 

长达数十年的积累,美国培育了大量的航天人才和丰富的航天资源,所以埃隆·马斯克才能在Space X成立后,迅速吸收一大批航天人才,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前NASA工程师Tom Mueller。

 

@ShanghaiPlus表示,Space X得到了许多NASA的技术专利支持,比如“猎鹰”9号火箭上使用的梅林发动机原型便是NASA当年用于载人登月的Lunar Module Descent Engine。在订单方面,NASA也给予了Space X大量的支持。

 

@SIXGODS_梦得四舅 认为:“奥巴马宣布停止航天飞机计划以后,对于NASA的财政扶持大大降低,导致不少员工出走,并加入像Space X那样的私营航天企业,带来了大量原来NASA的技术,否则马斯克也回天乏术,说白了还是有原来‘国家’的底子。”

当然,国家的“大树”固然靠得牢,但美国企业家对太空的热情,以及对梦想的不断追求,也是不可或缺。

 

无论是从《星球大战》还是《银河系漫游指南》这些科幻题材,都不难看出,美国人对外太空充满了冒险精神。埃隆·马斯克便是最好的例证,即便是险些破产,他也依然没有放弃Space X项目。

 

微信公号“航天爱好者”对这些实干家的评价是:“他们不满足于拿着垄断合同攫取利润,或者是做一个尸位素餐的国防承包商,或者一面对竞争就派出国会政客向政府索要补贴。他们勇敢创新,承受风险,屡战屡败却依旧屡败屡战。他们面对航天领域几十年没有根本上技术革新的现状,顶着无数媒体和同行的冷嘲热讽,一步步实现心中的狂想。”

 

 

我国航天也有民营身影

 

一家私企的航天能力,甚至“碾压”了代表我国航天器最高水平的“长征5号”,不禁让我们有几分失落,难怪人民日报微信号的标题是“美国人凌晨完成一项壮举,告诉我们中美差距还有多么巨大”。

 

这一落差,也引来了国人的反思。

 

@鹿港孤帆 感慨说:“虽然2016年‘长征5号’的升空令我们从‘航天大国’成为了‘航天强国’,但我们中国人可千万不能因此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很牛了。和美国人比航天,我们仍然还是‘学生’,今天美国人成功发射的‘猎鹰重型’更应该让我们清醒过来!”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独角兽”,也不缺敢于梦想的人。无论是“新四大发明”,还是滴滴、今日头条等创业公司的成功,都昭示着梦想家的强大生命力。

 

但微信公号“布老爷”却遗憾地表示,这些“独角兽”难逃错综复杂的巨头割据和资源竞争,甚至会用短期的盈利去定义长期的成功,“大多数人总是习惯趋于安定,并擅长用经验主义对那些想法另类的人持否定态度,直到有人成功,差距出现。很多人至今还在关注特斯拉的盈利问题,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马斯克背后的股东们为了激励这位创造者的潜能,设定了相当特别的激励体制。”

 

既然找到了差距,就要更好地克服困难,在追赶的路上,我们可从来没有在怕的。

 

首先,要打破体制上的“束手束脚”,充分地调动商业的力量和积极性。

 

诺奖得主菲尔普斯在《大繁荣》中强调了商业的创新作用:“现代经济把那些接近实际经济运行、容易接触新的商业创意的人,变成了主导从开发到应用的创新过程的研究者和实验者,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往往被他们召集过来提供技术支持。”

 

早在2014年11月,中国就明确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市场,并在2015年5月,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商业航天的市场中。

 

据了解,国内正在从事商业航天的有两类群体:一类是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筹措资金建立发射服务企业和应用卫星运营企业;另一类是民营创业者,其中有自称组建了火箭公司的,也有自称发射了小卫星、从事遥感或者科学研究的。

 

比如在2017年底就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在江西取得成功,是中国第一台“民营火箭”发动机试车。

 

虽然“长征5号”暂时还比不上Space X,但大家也没必要太过悲观,毕竟要赶超美国的航天实力,非朝夕即可完成。

据微信公号“科普中国”介绍,“长征5号”火箭将在今年再次挑战,它是中国重型火箭按照模块化思路研发的最好样板。

 

“随着中国超强火箭发动机试车和大直径壳体的研制不断实现突破,中国的大国重器长征九号预计将在2030年前后登场。它的最终目标很简单,与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正面竞争,支撑中国大型空间站建设、重型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登月、载人登陆火星的顺利进行。”

 

@youyou象猛犸 希望大家多给中国航天人一些时间:“当年马斯克创建特斯拉的时候,很容易就在找到了各方面满足要求的技术人才,国内主要是这方面还比较缺乏,感觉更重要的是时间,人才再积累几十年,各种伟大的奇迹在国内发生是可以预期的。”

 

面对差距,我们需要谦虚,但更需要学习,迎头赶上。毕竟,星辰大海,也是我们的征途!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刘璐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