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为何要认识“戴黑面罩的邻居”和最长寿古树?爱心暑托班给出答案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4-08-14 20:34
摘要:更多社会课堂已在等待市民去探索。

一只脸上“戴着黑色面罩”的动物刚出现在屏幕上,教室里便有十几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知道!是貉!”这是8月14日上午静安区业余大学内的一幕。

今年7月8日起,2024年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在全市16个区和临港新片区同步开班。这个暑假,全市699个办班点将陆续开出1398个班次的课程,预计服务小学生近7万人次。其中,包括120余堂生动有趣的公益环保课程,涉及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垃圾分类等方面,向孩子传播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

城市快速发展,城区与郊野的边界逐渐模糊,使很多野生动物原有的自然栖息地不复存在,于是,一种被称为“野生动物进城”的现象近年来频繁出现。现在与一些居民同住一个小区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就是典型案例。它们逐步适应了城市环境,是比较典型的“进城野生动物”。

根据主管部门和专家的预估,2023年,上海有野生貉分布的小区、绿地、学校等点位已超过300个,总数近年来稳定在3000只至5000只。新邻居不请自来,如果只是几只倒还好,一旦数量爆发性增长,生存空间频繁交集,野生动物与人的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如何未雨绸缪,科学合理地对待、处理“野生动物进城”问题,有足够的认知是基础。

虽然貉在上海多个区的显著度越来越高,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不认识、不了解这种“土著”。“之前在网上看过,但平时难得一见。”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吴新奇听课时全神贯注,他说这是第一次详细了解那么多上海野生动物,还知道了遇见野生动物后的“四不”(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

青年志愿讲师介绍上海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这是今年新增的知识点。

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获得一张上海“土著”(本土野生动物)粘纸。

课堂上,讲师还让孩子们先后把印有动物图案的粘贴板贴到对应的分类板上,家鸭是畜禽、猫是宠物、赤腹松鼠是野生动物……如果没有放对位置,讲师会提示,再让孩子试一遍。

这样做是因为许多孩子对野生动物的认知不够,缺乏“边界感”。来自上海市林业总站的青年志愿讲师赵晨遥表示,如果孩子错把野生动物当作宠物、畜禽,以为可以亲近,会有安全隐患,对野生动物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因为缺乏‘边界感’,孩子甚至家长都会‘好心办坏事’,比如遇到掉落在地上的雏鸟幼鸟时,很多人会把它们带回家照顾,这种方式并不科学。”赵晨遥说,除非鸟儿所处的地方十分危险,一般情况下让它们留在原地即可,亲鸟大概率会来寻找或继续喂养它们。千万不要将它们带至家中饲养,即使侥幸存活,也会丧失野外生存能力。

同理,发现野鸟在窗阳台上筑巢育雏后,居民也要保持克制,不要惊扰成年鸟或触碰鸟巢、鸟蛋、幼鸟,做一名安静的观察者。“所有环保公益课程在开课前都要精雕细琢。”赵晨遥表示,今年增加的很多知识点都是根据上一年开课后孩子、家长、讲师的意见、建议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

在爱心暑托班加入“动物课”只是第一步,未成年人的自然科学教育依旧任重道远。受限于人力物力,爱心暑托班开出的课堂是有限的,上完后,如果没有持续的宣教,孩子可能遗忘。如何将各方面有用的知识从教室延伸到家庭、社会,是每一个教育人士和社会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嘉定0001号古银杏、静安公园古悬铃木群、宋庆龄故居古香樟群、古猗园古盘槐、奉贤吴塘村‘江南第一牡丹’,古树名木是上海城市发展和变迁的见证者。”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青年志愿讲师樊同介绍,上海现有2833株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分布在全市16个区,课堂能够讲述的知识、故事十分有限,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孩子对古树名木的探知欲,吸引他们到实地感受古树名木的魅力。

更多社会课堂已在等待市民去探索。今年7月,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绿色上海”上线了“古树”栏目,市民可以查看各区古树分布等信息,可以实时定位自己身边有哪些古树名木,或通过“年龄”来寻找上海最长寿的古树。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还设计了《城市树木保护行动》系列自然教育课程,通过团队竞赛和实践调研的形式鼓励青少年探索古树的公众保护。

学校课堂是有限的,社会课堂有更多延展空间。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文中图片:陈玺撼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