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2018年或迎来温和通胀,CPI和PPI剪刀差将缩小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2018-01-10 21:59
摘要:2018年我国CPI和PPI增速总体依然会处于合理区间,保持基本平稳、温和波动态势。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6.3%。其中,在影响CPI的因素中,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PPI则是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CPI涨幅较2016年收窄,但核心CPI同比增速却有所上升。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分析指出,食品价格出现14年来的首次下降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影响。这一方面受严寒、洪涝等天气原因,以及猪肉价格处于上升周期所影响,导致2016年同期基数较高;另一方面2017年天气转好,特别是冬天除个别寒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温和,有利于蔬菜生产和存储运输,市场供应充足,鲜菜价格大幅回落,同时猪肉价格经过前期上涨并保持一段时间高位后,开始进入下降周期,从5月到10月的每月降幅都超过10%,对物价形成下拉作用。

 

在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方面,增幅最为明显的为医疗保健价格,全年共上涨6.6%,其中9月同比增幅高达7.9%,创近20年来新高。“这一方面是受医药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影响,使得医疗服务价格上升较快;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命健康越来越重视,刺激了医疗保健的需求。”上财课题组分析。

 

除医疗保健价格增速较快以外,家庭服务价格增幅也较大,约为CPI增速的两倍,拉动CPI上升约1个百分点,贡献率约为7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消费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PPI方面,2017年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对PPI涨幅的贡献率达98%左右。上财课题组指出,PPI结束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主要实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去年全年国际大环境复苏良好,特别是欧洲,因此相应增加了对原油的需求,同时原油的供给并没有因需求的增加而大幅增加。此外,国内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也使得上游产业价格大幅回升。

 

综观2017年全年,CPI与PPI之间的传导机制依旧不畅通,剪刀差持续扩大,在CPI持续承压,PPI涨幅缩窄趋势明显的2018年,CPI和PPI又将走出怎样的“路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2018年猪肉价格将进入上行周期,食品价格可能恢复性回升,成为推动2018年CPI上升的主要因素,“同时价格涨势可能会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预计2018年CPI同比涨幅上升至2%左右。”

 

而在PPI方面,未来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升,输入性因素对PPI的抬升作用也将逐步减弱,因此预计2018年PPI涨幅回落至3.5%左右。

 

上财课题组通过测量能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的GDP平减指数预测,2018年我国CPI和PPI增速总体依然会处于合理区间,保持基本平稳、温和波动态势,2018年全年CPI和PPI的剪刀差相比2017年将明显缩小。

栏目主编:徐蒙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