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当年她降薪去阿里做产品经理,如今“搅局”申城美发业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18-01-04 07:11
摘要:一次,卢鑫与马云同坐一部电梯,卢鑫告诉马云,她看电影《集结号》哭了好多次,马云回答,他哭了4次。

与阿里前员工、南瓜车CEO卢鑫约在上午9点见面。9点02分我出电梯走到她公司门口,看到一位黑衣女士蹲在地上埋头开自动门的地锁。见我来了,她抱歉地笑笑,说钥匙开不了。几分钟后,一位男员工打开地锁,黑衣女士和他说说笑笑,带我进了卢鑫办公室。

给我倒上水后,我以为她会去请卢总,结果却直接与我面对面坐下。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她不是前台,她就是卢鑫。

卢鑫对此并不介意。她称自己的员工是“孩子们”,“孩子们都不叫我卢总,我还会叫他们某总,希望他们能成功。”她又说,“能力有差别,人格平等的。”

想知道“穿草鞋”的怎么干过“穿皮鞋”的

卢鑫的第一份工作不在阿里。

2002年,她从河南到深圳实习,“我专业是计算机,学校很一般,但我的英语不错”。在深圳,她进入一家港资外贸公司工作。

卢鑫

作为内地第一代外贸电商,卢鑫们遇到好时候。当时,公司做的是电子配件出口生意。一块电池国内卖100元人民币,出口英国就卖100英镑,去美国就是100美元。钱就是那么好赚。

干这份工作的时候,卢鑫第一次接触到“流量”。从此,这个概念伴随她的工作,直到现在。

“当时,国外开始研究流量的‘前身’搜索引擎营销,国内没人做。老板说我很难成为顶级程序员,建议我研究这个。”拿着老板给的厚厚一摞A4纸打印的英文材料,卢鑫开始自学。

学着学着,卢鑫越来越明白“流量为王”的意义。用户多少决定互联网企业成败,要借助流量来精确分析用户结构,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对策,才能使导向明确,目标清晰。

她干得很出色。年终复盘的时候,卢鑫业绩独占鳌头。香港老板破格把她晋升到公司管理层,“在香港人的单位,内地人最多做到部门主管。”

2005年5月,卢鑫离开这家公司,开始创业。哪知道,2007年她忽然决定北上杭州去阿里工作。

卢鑫

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她的决定。在创业公司时候,她已是副总裁,去阿里当个产品经理,至于薪水,阿里给的只是原来的零头,过去一个月2.7万元,现在一个月7500元。

最让男友心疼的,是卢鑫在杭州的住宿条件。公司附近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只容得下一张床。“你回深圳多好呀。”男友跟她商量。

卢鑫摇了摇头。因为她心中有个问号——2005年,阿里与“环球资源”同台竞争。后者是国内重要外贸商,员工穿西装、带着笔记本电脑,在深圳地王大厦上班。而阿里只是一家小民企,但就是这些“穿草鞋”的人最后干过了“穿皮鞋”的。

“我想去看看,这家企业到底有什么神奇地方。”

马云说,他看《集结号》哭了4次

来阿里的第一课是两周培训,正式名称叫“百年阿里”,卢鑫是第67期学员。

“我们都会认师傅”,卢鑫说,师傅会带新人去熟悉公司业务部门,甚至带他们游西湖、逛杭州,“我在杭州举目无亲,师傅就成了我的亲人。”

让她记忆深刻的是培训中的高空滑索项目。卢鑫从小臂力就弱,不敢双手抓住横杆在空中悬空滑行。大家鼓励她“别说做不到”。“当时几个队伍在PK,我心一横,抓住横杆稳稳地过去了。”

入职培训让卢鑫初窥阿里的企业文化:凝成一股绳,不对困难说“不”,而这种文化也在日常工作中体现。

比如,有人打你座机问件事,但这事不归你管,这时你不能说“不”,而要帮他引向下一个人,“球不能往回踢,只能往下传。”

再比如,阿里将工作分得很细、层层落实。员工要修电脑,只需在系统里提出申请,之后就可以查看进度、了解哪位员工、哪个时段来,就和现在跟踪订单一样。

形成这样企业文化,就不能不提马云。有段时间,卢鑫的办公区就在马云办公室边上。一次,卢鑫与马云同坐一部电梯,卢鑫告诉马云,她看电影《集结号》哭了好多次,马云回答,他哭了4次。

“他很少管具体的事,但在管人上没人能超过他”。卢鑫甚至有种感觉,只要马云大旗一挥,所有员工都会冲上去,碰到硬骨头,员工就像钉钉子一样,一寸一寸往前挤。

如今,一些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阿里老员工,依然保持着“996”状态,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我约他们见面,是11点半在公司内。阿里大厦灯火通明,这样的公司怎么会不赢?”

卢鑫总结“这是家充满英雄主义情结的企业”。从个体来讲,阿里的员工未必都是业内最顶尖的,但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实现一次次突破。

“阿里的最大成功,就是它的成功模式有可复制性”,卢鑫进了一个阿里离职创业群,里面有500人,“说明阿里至少贡献了500个CEO。”

入职阿里第一年就一战成名

虽然之前研究过流量与网络营销,但在看过阿里各部门分工协作后,卢鑫还是感叹过去是“草根+loser”,但是她坚持认为,有没有当过老板还是不一样。

“你在阿里不会有打工的心态,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相反,你会站得更高一点、想得更多一点,做得更勤奋一点”,卢鑫很看重之前五年多的经历,“我比较擅长总结,工作五年与有五年工作经验,完全是两回事。”

入职第一年年底,卢鑫就在一个B2B项目上一战成名,赢得2007年阿里的超级项目奖。之后卢鑫越做越顺手,成为独当一面的员工,带领团队拓展业务,“我不会说NO,反而我会给老板带来惊喜。”

但是,三年后的2010年,卢鑫决定离开阿里,受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之邀,担任首席流量官。

“当时张涛问我,像你这样的明星员工,阿里有多少个?我想100多个总有的,阿里不缺人才”,卢鑫回忆起与张涛的对话,“他又说,你的能力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那时,大众点评还没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团队,张涛希望卢鑫能带出一支队伍。

除了张涛的橄榄枝外,卢鑫选择离开,是因为觉得阿里公司的阿里味不浓了。自从公司上市后,卢鑫觉得B2B团队不像创业团队,更像是在守业。

“但现在看起来,我当时的观点狭隘了”,卢鑫反复强调。因为从里往外看,自己公司的“五脏六腑”能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只能看到别家公司的光鲜表面,“因为有问题就选择离开,这样太狭隘了。有一家公司没有问题吗?没有的,肯定没有。”

从2010年到2014年底,卢鑫在大众点评工作了近五年。在她看来,这是她最辉煌的时候,用单个几毛钱的成本获得了1亿多的用户数,“这算是完美ending。”

做1米宽、10米深的事情

有人说,创业过的人只有两条路:一条,接下来一辈子在大公司里待着;另一条,还想继续创业。卢鑫算是第二种。

在她看来,现在正是互联网与线下消费结合的好时候,也就要能够“上天入地”,在保持好天(互联网)的优势同时,入地(做实体店)也做的比别人好。

2015年4月,卢鑫的线下门店、线上客户端同步上线。消费者可以通过客户端,在直营店或合作店铺接受美发服务。她将这个项目起名为“南瓜车”,一来名字好记,容易传播,二来在童话故事中,灰姑娘是坐上南瓜车后变成公主。

至于选择美发行业,一来是想赚女人的钱,美发是刚需,市场比较大,二来这一行业问题比较多,强制办充值卡、服务参差不齐。别人看到的是问题,卢鑫看到了机会。

两年下来,南瓜车项目进展比较顺利,“我们也一直在调整,商业收费模式在变、发型师分成模式在变,但我们的目标不变。”

卢鑫与南瓜车团队在一起

有人问她,担不担心老东家阿里未来也发展线下美发业。卢鑫打个比方,BAT做的是10米宽、1米深的事情,而创业企业要做1米宽、10米深的事情,在某个领域做深、做透,“大公司还在往下降,但还没有在地上,我们现在还有机会。”

我问卢鑫,阿里文化对你日后再创业有何影响?卢鑫想了想,回答,成不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个人身上,但在一个地方待长了总会受到影响,“阿里比较重视人的价值、格局比较大、有王者心态。”

当然,卢鑫还要感谢男友也就是现在的先生,“他很支持我的工作,从不泼冷水。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还能自由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是老公给我的。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她甜蜜地笑了。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