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聚焦乌镇 | 互联网大佬除了爱吃饭,为什么还不停喝咖啡?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17-12-05 13:10
摘要:形形色色的乌镇咖荟带来了不同的观点碰撞。

秋天的乌镇是宁静和美好的。在小桥流水边喝一杯咖啡,是中西合璧的悠闲。也正因为此,从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大会增加了一个“乌镇咖荟”的环节: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参与者可以选个乌镇的咖啡店,不用正襟危坐,畅谈各自对互联网发展的看法。

 

今年,乌镇咖荟的数量更是成倍增加。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时不时就能邂逅挂着“咖荟”字样的咖啡馆和茶馆。走进去听一会儿,则发现在看似悠闲的咖啡时光中,大佬们的观点却可能针锋相对。只不过,针锋相对的背后,是共同的目的:推动中国互联网更好地发展。

 

人工智能音箱有未来吗?

 

猎豹首席执行官傅盛觉得,用人工智能连接产品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步,而猎豹本身就提供了连接工具和平台,包括输出猎豹技术,生产人工智能语音音箱。他在喝咖啡的时候,话题自然离不开人工智能,但他觉得人工智能要降低出错率。不论是人脸识别还是语言识别,准确率很重要。

 

他以猎豹和喜马拉雅FM一起推出的智能音箱小雅举例说,在设计小雅时,他们很注重人工智能的准确率。比如,“在唤醒智能音箱时,我们坚决要求不用词去直接启动,而是发出明确的指令。”傅盛演示说,如果想让小雅播放一首歌,仅仅说歌名并不能启动音箱;相反,音箱会用语音指导用户说“我要听……(歌名)”。

 

“我们采取了很多这样的办法,培养用户的习惯,所以识别准确率非常高。”傅盛说,有了很高的准确率,意味着可以利用智能音箱、以及对应的人工智能技术,应对更加复杂的应用环境。

 

然而,阿里巴巴AI lab实验室负责人陈丽娟在另一场咖荟中谈论人工智能发展时,却提出智能音箱的交互方式就是要简单,哪怕出错也不要紧:“我们的客户对天猫精灵还是很宽容的,有时候出现误唤醒的状况,还觉得挺有意思。”

 

她坦言,人机交互技术才刚刚开始,可能出现误唤醒的情况。比如天猫精灵的唤醒词是“天猫精灵”,如果在待机状态时,人们无意提到“天猫精灵”,智能音箱也可能被唤醒。但她觉得,智能音箱偶尔犯错也是一种人情味的表现,因为很多用户将与智能音箱对话作为一种消遣方式,甚至有用户让两台天猫精灵互相交谈。虽然技术发展的目标是解决误唤醒问题,但留一点意外也未尝不可。

 

不约而同的是,傅盛和陈丽娟都觉得智能音箱打开了人工智能生活的大门,因为通过它可以连接起很多智能家用电器或设备,比如用语音控制各种家电工作。即便技术还有改进的空间,但人工智能的生活已经到来。

 

共享经济过热了吗?

 

共享经济也是乌镇咖荟中颇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只不过穿梭在这些咖荟里,会发现参会代表眼里的共享经济,绝非共享单车那么简单。闲置、教育、医疗,等等,都可以搭上共享经济的快车。但是,能不能持续发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觉得(共享经济)烧钱不是主要问题,互联网早期也烧钱,问题是这种模式能不能持续发展,任何一个东西不能永远靠烧钱、靠投资人支撑。还有第二点,共享经济是不是真能对环境带来正面影响。

 

“自行车感觉上少了污染,可有些自行车没骑多久就费了,循环利用还得回炉,那不是要消耗更多的能源、造成污染呢?我觉得国内还缺一个‘环境经济学’的研究。”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对共享单车持保留态度,提出要综合考量共享单车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但58同城旗下转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炜认为,在闲置用品这个市场上,共享经济是很好的解决思路。黄炜说:“中国人现在‘买买买’的问题解决了,但‘卖卖卖’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一些‘买买买’回来的东西如果被闲置,也是一种浪费。”不过,共享经济为这种浪费提供了解决思路,今年以来,通过“转转”平台交易完成的二手交易额已经超过210亿元。

 

当然,二手货的共享经济也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在黄炜看来。一个是信任,一个是到底能不能实现真正的交易。他坦言,二手手机是最常见的闲置物品之一,但也是最难做的一种二手交易,而转转从人脉关系、第三方质检等角度切入,希望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交易的信任问题,从目前的结果看,效果还不错。

 

至于交易效率,黄炜将转转与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作比较:“你会发现闲鱼有很多社区,很多人觉得闲鱼上有趣的东西很多,会在社区里讨论,但讨论不是购买;而转转的方向就是完成个人对个人的二手货交易,这是转转与闲鱼非常大的不同。”

 

在美国发展好,还是中国机会多?

 

“如果想过优渥且按部就班的生活,美国还是天堂,因为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节奏太快了,工作强度起码是在美国时的起码三倍,产品推进的速度则不止三倍,可能是10倍甚至100倍。”不止一名“走出硅谷”、加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参会代表喝着咖啡,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样比较美国与中国的工作环境。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显示,目前美国数字经济规模名列全球第一,中国全球第二。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互联网发展正从以往的跟跑变成现在的并跑,并将在未来领跑世界。欣欣向荣的行业前景吸引了很多“海归”人才,只是适应中美不同的工作节奏,成为他们面对的挑战。

 

但没有人退缩。与其他的咖荟上有不同意见所不同,在“要不要回国”、“值不值得回国”的问题上,“海归”们的态度相当一致。

 

乌镇智库理事、上海纽约大学客座教授廖明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他说自己是两次回归的“老海归”:“第一次回来是帮外企开辟中国市场,但第二次回来的角色就变了,成了帮助中国品牌拓展全球市场。”他觉得,吸引自己回来的是中国在很多方面的“全球领先”:“比如,中国在社交媒体上的玩法比国外更灵活,更有吸引力。” 对他而言,中国的机会比美国更多,发展空间更大。

 

六个多月前刚回国的何昌华履历相当光鲜:清华本科、港大硕士、斯坦福博士,曾就职于思科、谷歌(Google)、爱彼迎(Airbnb),在美国硅谷生活了16年。如今,他的身份是蚂蚁金服计算存储首席架构师。他说,自己非常喜欢硅谷的开放、多元、鼓励创新的氛围,但中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回来的时间很短,不能说了解所有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但从我加入蚂蚁金服所见到的情况看,至少它在金融产品的创新,包括支付的便捷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上,都超过了欧美国家的相关企业。”

 

“以前说高级人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觉得回国要抛弃很多的东西、要做牺牲。但现在,中国成长起来一批世界级的公司,不仅能提供有竞争力的物质收入,也能满足我们的事业追求。”何昌华说。

 

不少“海归”直言,在基础技术上,中国和美国还有一些区别和差距,但看到自己的参与能够推动中国相关技术和成果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世界的中心,很有成就感,因为“回到中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